爸爸患膀胱癌晚期,妈妈患精神分裂症,初二女生祁文博用柔弱的臂膀挑起全家人的重担:劈柴、做饭、洗衣……
相比同龄人吃腻了肯德基、麦当劳,换够了手机、电脑笔记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文博至爱孝亲,乐于助人,自强不息,勤奋学习……
她的身上,有着怎样不平凡的故事?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活得坚强
当祁文博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勇敢和坚强撑起困境中的家。
京沈高速公路北李官站附近有条岔路,坎坷曲折地步行约20分钟后,眼前是一片棚户区。祁文博的家,就在棚户区的尽头:一间10多平方米的平房。
火炕占据小屋半壁江山,破木板搭成的桌上压着破碎的玻璃板,厨房里的铁炉用来做饭烧水兼取暖。唯一一张彩色全家福合影里,小文博无忧地笑着……
生活的窘迫让小文博过早地懂事。她从不要零花钱,孩子们吃的零食对她来说是一种奢侈。尽管全家勉强度日,幸运却从未眷顾这位小姑娘。
小文博8岁那年,妈妈忽然患上精神分裂症。为攒够治病钱,爸爸每天凌晨4点起床赶往早市卖鱼,晚上要去很远的地方上货,深夜才能回家。这样,只有小文博来照顾妈妈了。发病的妈妈常半夜跑出家门,睡觉时,文博总是靠着妈妈,尽量不让自己睡得太实;或是找来一根细绳,一端拴在自己手腕,另一端拴在妈妈手腕,只要绳子一动,她就会醒来。迷糊中一旦感觉妈妈不在身边,她就得跑到黑漆漆的马路上去找。
通往小文博家的土路很偏僻,下雨时都是泥,下雪时全是冰。她泪流满面,深一脚浅一脚地呼喊着妈妈,最害怕的就是妈妈翻过铁丝网,爬上附近的铁路。然而,她面对的却是,不得不一次次进入铁丝网中,把目光呆滞的妈妈拉回来,为此,铁丝网常把她的胳膊和腿划出一道道血痕。
夜里睡不踏实,白天小文博还要坚持上学。尤其是三九天的早晨,天还没放亮,刺骨的寒风令人睁不开眼。小文博起床,套上棉马甲,搓着双手、操起斧头劈柴……浓烟滚滚中,她被呛出了眼泪才引燃土炉子。先烧一锅开水,为妈妈醒来服药用;再熬一锅稀粥,切点咸萝卜丝,就是一家人的早饭;煮粥的间隙,她打开英语书背单词,还用烧火棍将单词一遍遍写在地上。
6时20分,小文博背起书包徒步上学去。土路要走20分钟,迎宾路上再走20分钟才到公交车站。为了省下往返2元的车费,她再徒步走20分钟。怕家人担心,她常谎称自己乘车了,暗地将这些钱攒下来,以贴补家用。
她是英语科代表,带同学们上早自习成了她的习惯。午休时,别的同学去小饭桌吃饭,她就啃从家里带来的馒头、咸菜。学校德育主任秦兴隆最先发现了小文博的窘境,自掏腰包要承包她的午饭。拒绝了几次,小文博只好接受了。
小文博小学四年级时,家中唯一的顶梁柱——爸爸被查出癌症晚期,对这个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爸妈,咱家天没塌,有我呢!”痛哭之后,擦干眼泪的小文博,在父母面前展露出明丽的笑容。
第一次手术后,爸爸的身体极度虚弱,医生要求他在家中休养。可爸爸若歇着,全家便失去生活来源,别说付房租,连饭都吃不上了。爸爸勉强在家休息了半个月,又去市场卖鱼,过度劳累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做了第二次手术。
爸爸如此拼命地干活,小文博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悄悄地把每天的午饭钱攒起来,给爸爸买药。
有人劝爸爸,家里太困难,别让孩子念书了。爸爸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不治病,也得让孩子念书!”这句话,小文博一直记在心里,成为她刻苦学习的最大动力。班级第一,年级第一,校第一,区第一,她考得一次比一次好——优异的成绩,成为这个苦难家庭的最大希望。
卑微小草的梦想种子
因为妈妈屡次犯病,小文博不得不辍学一年,整日呆在家中陪护妈妈。
劈柴,砍掉过指甲;做方便面,烧煳过大勺;拉电闸,摔破过膝盖……为了一家三口的饭食,她甚至趁妈妈午睡时,天天出去捡拾塑料瓶、旧纸盒。
苦难面前,小文博始终面带微笑,从未退缩与怨天尤人,“打记事起,姥姥就对我说,哭着过也是一天,笑着过也是一天,为啥不快快乐乐地过每一天呢!”
正是凭着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她在复课后,学业上获得了成功:从未补过课,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5名。家里破旧的书桌上,那盏烛火般亮度的节能灯,是点燃她心中梦想的钥匙。为了不影响爸妈睡觉,懂事的小文博用床单将光亮围束在自己周围。
爸爸身体稍好一点,就到东湖市场打工。放学后,小文博背着书包一路小跑,帮爸爸摆摊卖鱼。她撸起袖子撑起塑料袋,刺骨的冰水常溅她一身,她却一边哼着《感恩的心》:“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一边用冻得像红萝卜的手,刮鱼鳞、抠鱼腮……
晚7时,市场打烊。7时半,她坐着爸爸的三轮回到家。妈妈不犯病时,她和爸爸能喝上热乎乎的面条汤;一旦妈妈犯病,小文博面对的就是蓬头垢面、凶神恶煞甚至抡刀砍人的“疯子”。即使如此,她还是耐心地给妈妈喂药、哄她睡觉。然后,才能拿出课本写作业,直到深夜11时。
生活的磨难没有让小文博低头,在班里,她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可是,当有机会就读辽宁省实验中学时,她还是放弃了。实验中学离家远,学费贵,而父亲仍需要治病,化疗费用昂贵。小文博知道家里的窘况,毫不犹豫地进入了离家很近的东湖中学。“只要我努力,在哪儿都一样,小草也会长成参天大树。”
小文博的励志事迹在东湖中学被广为传颂,她荣登“沈阳市文明小标兵”领奖台。同时,学校师生也纷纷捐款、捐物资助小文博。如今,她的爸爸已接受两次手术,正在外地亲戚家静养;妈妈按时服药,病情也有所控制。
乐观向上,向阳光多处走
懂事的小文博长这么大,从没要求父母带她去任何大型游乐场所游玩。这对于一个城里孩子而言,简直不可思议。爸爸为此很歉疚。她却笑着对家人说:“读书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呀。”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都会跑到书店,看到书店闭店才罢休。所以,每每听到有人夸奖女儿,爸爸总是骄傲地说:“她就是老天赐予我们的小天使。”
品学兼优的小文博,还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凡事以集体利益为先。平时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也是班里其他同学的表率,搞卫生、班里值日,她总是一马当先,带领大家一起劳动,带头抢脏活、累活干。
秦老师一提起小文博,就赞不绝口:“她还总是默默地为班级做贡献,比如看到班级的暖气罩脏了,她会悄悄拿到家里洗干净再带回学校;班里开展什么活动,她也非常积极,亲自动手布置教室、编排节目,出谋献策;同学有不懂的问题来问她,她毫无保留地讲解,直到对方听懂为止;发现同学间闹矛盾了,她更是想办法从中调解,像个小大人一样。如今,这样的孩子太难得了!”
玉树地震后,学校为玉树灾区人民捐款,小文博带头并动员同学捐钱献爱心,她第一个捐出15元钱。老师和同学知道,虽然这点钱不多,但对于她来说却意味深长,笔坏了,她会用胶布一层一层粘起来接着使用;夏天口渴了,她从不舍得买一根雪糕吃……几次劝说无果,小文博却执意要捐:“他们太可怜了,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你不吃午饭,不饿吗,下午还怎么学习啊?”
“爸爸太苦了,每天强忍着病痛卖鱼赚钱养家,我能省一点是一点,省下钱可以给爸爸买点好药,让他的病好得快一些。而且今后我还要继续向马鹏飞哥哥学习,鹏飞哥哥是他奶奶的大树,我要做我爸爸、妈妈的大树。”
近日,在沈阳市于洪区举行的“十佳美德少年”、“鹏飞式好孩子”的颁奖典礼上,获奖选手祁文博深情的诉说,湿润了在场每一位观众的眼眶。
秦老师是小文博最感激的人。“去年,学校军训要交400元钱。秦老师替我把钱交了,学校后来把我的学费免了。今年‘六一’,又给我买了一份肯德基作为节日礼物。这是我第一次吃肯德基,没舍得吃光,我要带给妈妈……”
台下的同龄人感动得眼含热泪,一个小女孩更是一直在轻轻啜泣:“对照祁文博,我感到非常惭愧,每天爸妈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却一点不知道珍惜,还常对父母发脾气。今后我一定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回报爸妈。”
“等我长大了,我要挣很多很多的钱,盖大房子,让没钱的孩子都住进来,我要供他们读书。”一名初二男生激动地说。
“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人民教师,让更多贫苦的孩子早日成才!”许多学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祁文博,一个柔弱的14岁女孩,用阳光般的微笑诠释了坚强、从容、乐观、感恩,她像一朵坚韧不拔的小花,在风雨中坦然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用坚持把苦难承载,用毅力把希望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