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作文
首页 小学作文 中学作文 高中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 中小学诗歌 写作方法 课外读物 整站作文 用户面板 申请驻站 写作投稿 写作专区 客服在线
改变生命的微笑 · 本站整理 · 目录 “知心姐姐”的事业美丽而长青 -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免费发表作文|写作方法|高考满分作文|中考满分作文|小学优秀作文|初中优秀作文|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知心姐姐”的事业美丽而长青

( 本章字数:5518)

 
 


 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少年儿童,有谁不知道《中国少年报》,不知道报上有个著名的“知心姐姐”?每当那梳着两只小辫、绽开温馨笑靥的报头形象出现在版面上,就会吸引无数懵懂少年渴求的眼睛,与之悄悄对话,与之心灵交流,不期然间,总会有某一件事、某一句话豁然拨动过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的心弦,成为长留在心底纯真的美好记忆!



  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卢勤,无疑也是“知心姐姐”的绝对崇拜者。崇拜的结果,使她自小就立下了“我也要当知心姐姐”的宏愿。当她34岁时终于理想成真,正式成为“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时,谁也不会想到,从那以后的岁月,她会把“知心姐姐”的事业做得如此红火,如日中天,且一直延续至今!



  美丽的梦想坎坷的路



  1960年,当“知心姐姐”在《中国少年报》上亮相时,卢勤正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担任少先队中队的宣传委员。



  此前,帮小伙伴们订阅收发《中国少年报》,正是她这个宣传委员的重要职责,为此,她专门做了个小钱包,用来盛放收到的订报款。每期新出版的报纸,通过她的手,一张一张传送给同学们。卢勤对每期报纸都爱不释手,总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知心姐姐”一出现,卢勤更成了“追星族”,每期报纸来,先找“知心姐姐”。



  有一次,卢勤悄悄给“知心姐姐”写了一封信,大意说,我在报上看到不少中队活动的报道,我们中队的活动也不错,可怎样才能上报纸呢?



  “知心姐姐”居然很快回了信。信是这样写的:



  卢勤小友:



  你的信我收到了。你们中队想给报社投稿,我们很欢迎。只要你们中队搞的活动很新鲜,报上没登过,就可以写下来,寄到报社。一时没发表,也不要泄气,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知心姐姐



  第一次给“知心姐姐”写信,就收到回信,还被称为“小友”,卢勤心里那个美呀,一蹦三尺高,仿佛做了件了不起的大事。终于有一天,卢勤所在中队的活动上了《中国少年报》。也就从这一天开始,卢勤心中萌生了“宏大”的理想:长大了当记者,做“知心姐姐”!



  为了理想,卢勤要求自己“形似”,知心姐姐梳两条小辫,卢勤也悄悄留起了长发,梳上两条小辫,还特意跑到照相馆照了张“准知心姐姐”的标准像,照片出来后一点也不像,让卢勤备感沮丧。后经“研究”,“形似”不行那就来“神似”,“知心姐姐”最标志的是她那永远不落的微笑,是对小朋友那种发自心底的可信与真诚。于是,卢勤学会了微笑,见人就笑,还热心地帮同学们解除烦恼,久之,她在小伙伴们中的“亲和力”大增,她的微笑无形中也成为她一生与人交往的“见面礼”。



  15岁时,卢勤入了团,在北京女一中当了3年团支部书记。她把团支部书记的工作自觉不自觉地也当作“知心姐姐”来做,先后发展了20多名同学入团,下午放学后经常要和同学们谈心、交心,那种“知心”的感觉真好!于是,她的理想进一步升华并具体化了:毕业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仍到《中国少年报》当记者,仍做“知心姐姐”。



  理想很美丽,可现实却严酷。正当卢勤准备报考大学时,“文革”浩劫不期而至,大学关门了,《中国少年报》也停刊了,做“知心姐姐”的美丽愿望被现实碾压成齑粉,随风飘散。卢勤也与共和国所有的“老三届”们一样,背起行囊,汇入上山下乡的洪流,走向磨难,走向艰苦,也走向了勇于向命运挑战的自我抗争之路。



  北国雪原,冰封大地,寒风刺骨,卢勤用孱弱的肩膀,奋力扛起生存与生活的重担,用原始的工具辛勤劳作,与天斗,与地斗,一点一滴打磨生命的年轮。然而,理想之火仍未熄灭,在东北农村土炕上的豆油灯下,卢勤作为集体户的户长,拖着疲惫的身体强打起精神,组织知青伙伴们坚持学习,互相鼓励,坚守着心中那份美好的精神家园。



   几度春秋,五载辛劳,卢勤所在的集体户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她自己也被抽调到吉林白城地区知青办工作,4年后还担任了副主任。



  1978年11月的一天傍晚,卢勤从广播中突然听到了《中国少年报》复刊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她万千思绪,绵绵情怀,童年的梦想、青春的志向,在那一刻一触即发,重新熊熊燃烧起来。当夜,卢勤辗转难眠,提起笔来,满怀激情给报社写了一封信,叙述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



  半年后,奇迹出现!1979年6月,卢勤终于跨进了《中国少年报》的大门,并在不久后真的成了一名“知心姐姐”!



  从最初立下当“知心姐姐”的心愿至今,岁月的长河已悄然走过20余年,当年那个以“姐姐”为标本,从形似到神似不断追求的小姑娘,已进入而立之年,但“姐姐”情结犹在,当“姐姐”痴心未改,历经坎坷终得实现理想的卢勤,怎能在那一刻不喜泪长流,情思无限?



  繁杂的工作真诚的心



  实现理想是一回事,真正进入“知心姐姐”的行列,卢勤才渐渐懂得,做少年儿童的“知心姐姐”是多么不容易,学问大了去了,那本身就是一部大书!



  卢勤在报社最先从事的工作,就是以“知心姐姐”的名义,给小读者复信。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形形色色的各类信件,笔迹不同,内容各异,连信封或邮票也是五花八门,可指向的对象全都是一个——知心姐姐。面对这些信件,卢勤的心颤抖了,她脑子里时时回旋着自己小时候收到“姐姐”回信时的情景。每天,她都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心情投入到拆信、读信,然后复信的繁杂工作中,因为她知道有千千万万个“卢勤小友”在期盼着回信;而她更知道,“知心姐姐”的回信对孩子来说分量有多重!



  有一次卢勤去山东农村采访,在一所小学校里,一个小姑娘几乎寸步不离地悄悄跟在卢勤的身后,卢勤诧异地转身问她有什么事,小姑娘怯生生地低声问她:“知心姐姐,你的辫子哪去了?”卢勤顺口答道:“剪了。”“你什么时候剪的?”小姑娘又问。卢勤愣了愣,只好说:“昨天。”没想到,小姑娘的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卢勤惊呆了,赶紧蹲下身,拉起她的手,这时才发现,小姑娘也梳着两条大辫子!卢勤一下子明白了,这不就是跟自己小时候一样的“知心姐姐”的追星族吗!卢勤真后悔当初不该剪辫子,无意间伤了孩子们的心,她只好再次安慰这位小姑娘:“你的辫子真好看,我要是不剪就好了,明天我一定留起来!”



  童心不可欺,童心最珍贵。“知心姐姐”一路做下来,卢勤究竟给多少小朋友写过信,恐怕是个永难统计的天文数字了,每封信,都是卢勤一字一句用心血凝成,用一片真诚去赢得孩子们的心,而几乎每封信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串联着一个个“小友”与“姐姐”之间跨越时空的心灵之约!



  一次一个陕西的小女孩来信告诉“知心姐姐”,她因为考试不及格被爸爸打了一顿,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不打不成才。她问知心姐姐:这样对吗?



  卢勤心中不免“咯噔”一下,眼前恍惚出现了一个满腹委屈的小女孩正眼泪汪汪地遥望着她。也是,随着时代变迁,学历、知识重受推崇,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一些陈规陋习又死灰复燃,迷信“棍棒教育”的家长大有人在。卢勤赶紧先给那女孩回了一封信,明确批评她爸爸打人是肯定不对的,接着又说了一些安慰鼓励的话。信寄走了,卢勤心中却始终搁不下,她通过联系,终于弄清了小女孩的家在陕西的某工厂里,她爸爸也并非是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居然还是一名技术人员。这让卢勤更觉事情严重,于是,她又分别给这孩子的爸爸和工厂的党委书记写了信,以“知心姐姐”的名义,希望他们能正确教育孩子,注意方式方法。



  三封信在工厂里激起了强烈反响,女孩的爸爸没料到因为打孩子成了“新闻人物”,卢勤的信给了他当头一记棒喝,并因此影响到其他一些爱打孩子的同事们,纷纷为“知心姐姐”的行为所震动,他们给卢勤写信表示感谢,说再也不会打孩子了。卢勤至今还记得那小女孩最后一次给她来信,说的是,“爸爸再也不打我了,而我的成绩现在每次都得80分以上了!”



正如她名字中的“勤”字,从当上“知心姐姐”,十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琐琐碎碎,点点滴滴,十几年青春的打造,是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是一个读者一个读者的书信往来建立的。用了多少张邮票,就付出了多少份心血。



  2000年9月12日,是卢勤52岁生日,正好在那天,她获得了韬奋新闻奖。颁奖时,卢勤很激动,她说:“我当了十几年的‘知心姐姐’,我认为这是一项天底下最有魅力的事业,每当我走进孩子的世界,听他们倾诉心中的秘密时,我感到孩子们是多么需要‘知心姐姐’;每当我走进家长的世界,听着他们诉说对‘知心姐姐’的希望时,就深切地感受到报纸品牌对人一生的影响有多么深远,为这个事业奉献一生是多么值得!”



  沉重的思考不老的情



  1988年,卢勤收到北京海淀区一所小学孩子们的集体来信,他们在信中强烈要求“知心姐姐”从报纸上走下来,到他们中间来,他们需要与她“面对面”。卢勤如约前往,而等待她的,竟然是满满一操场600多名孩子!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苦恼和问题,都需要当面从“知心姐姐”口中得到解疑释惑。于此,卢勤受到启发,何不就此办一个“知心热线”呢?热线办起来,果然火得要命,有时一天就要接上几百个电话,来电咨询的除了孩子们,更有不少家长们,咨询的话题几乎涵盖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方方面面,从写信、电话咨询到举办讲座,卢勤的“知心姐姐”完成了一个从幕后到前台的华丽转身,这也为卢勤日后四处举办讲座、写作专著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2002年3月1日对卢勤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知心姐姐”由少年报上的一个名牌栏目,扩展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新品牌———《知心姐姐》杂志,仍由卢勤担任主编。由栏目到杂志,“知心姐姐”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50余年中,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更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知心姐姐”却魅力仍在,原因为何?



  卢勤的体会是:多年来做“知心姐姐”的实践,使她看到,许多孩子的烦恼来自家庭,许多父母的烦恼又来自孩子,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面对这个日益热起来的市场,“知心姐姐”及时转变角色,既为孩子服务,又为家长服务,成为连接父母、孩子之间的桥梁。



  真正下决心实现这个转变,是由一本书引起的,这本书就是《写给年轻妈妈》。那是1995年春天,卢勤受全国妇联和妇女出版社的委托,利用60天时间,写成的15万字作品。这本书3年内印刷了46次,发行量达213万册,传阅读者达千万人。有个孩子给她来信说:“我只想说声谢谢,我相信我妈妈不会再揍我了!”读者的鼓励,使卢勤感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更重,她似乎看到了一个呼唤“知心”的市场,这个市场便是家庭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http://www.cnx3.net)免费发布作文,中考高考满分作文,小学优秀作文,初中优秀作文,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
全国中小学作文的作文为网上收集,版权属于原作者!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本站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之用,不得私下传播。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书籍。
本站所收录作品、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4-2012 版权所有 全国中小学作文 www.cnx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