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鬼吹灯”系列图书的作者以1000万稿酬签约北京新华先锋文化公司,身价超过韩寒与郭敬明,成为年度版税收入第一的中国作家。这位署名“天下霸唱”的天津小伙,同时还将担任一家悬疑杂志的主编。其作品也将被拍成电影,制作成网络游戏。
看“天下霸唱”的书,就像坐过山车一般惊心动魄,充满新奇和刺激。但谁能想到,这位炙手可热的“盗墓小说掌门人”并没有高学历,写作只是为了“减压”,纯属业余爱好。
从默默无闻的打工仔,到大红大紫的畅销书作家,其传奇经历令人惊叹不已。
为了女友开心,
金融小伙狂写鬼故事
举止大方,衣着不修边幅,今年32岁的张牧野,依然没有一点架子,像个懒散而坦诚的邻家大哥。爱说爱笑的他操着一口天津话,显得比普通人更普通。但正是这位低调的小伙子,一鸣惊人地开创了“盗墓小说”这个写作的新流派,凭借《鬼吹灯》系列畅销书迅速在网络上蹿红全国。
本来,张牧野的生活与写作并不沾边,他对作家这个行当也一无所知。直到2005年10月,因为女友爱看鬼故事的原因,他才在网上写起了惊悚故事。
当时,张牧野的女友正追着猫扑网上一篇连载的鬼故事看,不料正看得过瘾,作者却忽然停笔了。眼巴巴地苦等数日无果,女友急了,天天催张牧野去给她找作者续写完这个故事。
“我上哪给您找作者去啊!”可一看到女友失望的表情,张牧野又心软了,便咬牙说:“不如我给你写吧!”由于正赶上他参股的金融投资公司开业不顺,处于工作清闲期的张牧野决定“豁出去试试”。
令女友惊喜的是,张牧野不但很快为她续写完了那部鬼故事,还一发不可收拾,在短期内连续写出了《凶宅猛鬼》、《雨夜谈鬼事》、《阴森一夏》等恐怖故事。
刚开始写作时,张牧野毫无经验可谈,天马行空地信笔就写。尽管如此,他的作品还是在网上吸引了不少人,因为张牧野太擅长编故事了。但有点黑色幽默的是,正当他在网上写得津津有味时,当初激起他创作欲望的女朋友却出了国,两人的恋情也随之终结。
2006年初,恢复单身的张牧野更是闲得心慌,为了排遣失恋的痛苦和落寞,他开始在天涯社区用“天下霸唱”这个网名,连载创作自己后来的成名作——《鬼吹灯》。这个颇具恐怖色彩的书名源于一个民间传说,据说盗墓者往往会在墓室入口处点一盏灯,如果鬼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不过,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点一盏灯看看里面的氧气够不够,如果不够,下去了就是送死。
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危机四伏的陷阱,惊心动魄的寻宝经历……没有什么比这些元素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了,《鬼吹灯》讲述的正是这种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三位当代“摸金校尉”(盗墓贼),以主人公家中传下来的残卷为引,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天下山川的脉搏,寻找那些失落在大地上的一处处龙楼宝殿。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他们的经历步步惊心,环环紧扣,情节高度紧张,让读者欲罢不能。
《鬼吹灯》这部题材新颖的盗墓小说在网上一经贴出,很快就抓住了大批网友的心。中国内地长期缺乏探险悬疑类小说的空白,让张牧野无意间填补上了。而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与自小练就的洗练幽默的文笔,更是让这部小说精彩纷呈!
盗墓小说对写手而言,是个很完美的创作题材,它包含了神秘、惊悚、探险、古文化以及玄学等元素,散发着神奇的魅力。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鬼吹灯》这部糅合了现实和虚构、盗墓和探险的小说,很快成为读者热捧的对象,连续几个月高居百度小说搜索榜第一名。
《鬼吹灯》的粉丝们自称“灯丝”,在他们打造的百度“鬼吹灯吧”里,帖子总数从几千、几万一路飙升至十多万条。大家在此交流阅读心得,力捧“天下霸唱”,一时间热闹非凡。这部奇书由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2006年的网络文学界,“天下霸唱”是当之无愧的NO.1。
红透网络,
他成了“盗墓小说”鼻祖
2006年4月,张牧野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创小说门户——起点中文网的签约作者,只要准时在该网站上更新小说,他就有源源不断的银子进账。从未想过要出名的张牧野一直把写作视为消遣,没想到一夜之间,自己却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他有点回不过神来。
刚创作《鬼吹灯》时,张牧野没想过要把故事写得这么长。一开始只是在网上写着玩,古墓密道、僵尸鬼怪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一直写到第二本,不断有出版商找上门来,他还在推辞,坚决不愿出书。“我知道我这书的路子太野了。一出书就得改前头的,我不想修改。”后来许多网友要求出书以便收藏,还有个朋友给他建议,找个大公司来代理发行权,他只负责收钱和写书,张牧野这才同意。
很快,张牧野就把《鬼吹灯》实体书的出版权以及影视改编、网络游戏、音频、漫画和手机阅读的版权,全部交给自己放心的起点网代理。因为对图书的运作机制并不了解,又听说有个别“黑”新手的骗子,张牧野此举只为图省事。这让众多其他出版商遗憾不已,他们羡慕地说“起点捡了个宝贝”。
果然,2006年年底“鬼吹灯”系列第一本实体书《精绝古城》出版后,迅速荣登全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2007年6月,同名漫画打入韩国、日本市场,并在异国掀起了汹涌的“吹灯潮”,火爆的销售势头连张牧野本人也感到惊讶。
当年9月,第二本实体书《黄皮子坟》出版,电影改编也尘埃落定。对张牧野来说,2007年是他小说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丰收年”。
以往,当张牧野绘声绘色地把一件事渲染得“很有传奇色彩”时,身边的人都说他耍贫嘴,就爱短话长说。现在手握着真金白银,张牧野应该乐了:嘿,原来擅长编故事也能赚钱啊!
看过《鬼吹灯》的人,都会惊叹书中关于盗墓的细致描写,感觉很“专业”很“内行”。于是大家就对作者的身世好奇不已,推断“天下霸唱”即便不是出身于盗墓世家,至少也是考古方面的专家,或者是一个痴迷古代奇异文化的老学究。因为作品中涉及到了很多古代文化的东西,比如风水学、考古学、神秘学、玄学以及人文地理方面的传说、典故,等等,显得很“文化”。
人们很难想象,这些书竟是一个没有丝毫相关生活经历的人,仅靠丰富的想象力写出来的!
张牧野的真实经历,的确令人大感意外。写作《鬼吹灯》时他28岁,学的是美术,干的是金融,和盗墓这个行当毫不相干。这确实有点超乎读者的想象,一个只是喜欢编故事的年轻人,就能编出洋洋8大部盗墓小说,还情节逼真,有模有样,诸如,盗墓行业的四大门派、术语和禁忌,都活灵活现,连许多大学考古系的高材生都对《鬼吹灯》追捧有加。一位读者看过《鬼吹灯》后,还千里迢迢地拿着一件文物到天津找他鉴宝,让张牧野哭笑不得。
与他作品中描绘的光怪陆离的世界相比,张牧野的知识底蕴确实不算丰富。他说自己认真读过的书只有《易经》、《三十六计》等不多的几本,目的是用来指点股票、解释企业兴衰等。此外,他非常爱看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以及国家地理频道的考古节目,并且喜欢听故事。
“我最爱听的就是这类,比如裁缝的祖先是轩辕,唱戏的祖师爷是唐明皇,杀猪的祖师爷是张飞,传统的行业像各自的门派一样,都挺有渊源的。”张牧野出去旅游时不爱坐飞机,却对火车情有独钟。因为坐火车可以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听他们讲四面八方的奇闻趣事。
张牧野很谦和,他甚至自嘲说,他就是“中国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次品”,老师们眼里的差学生。因父母都是做地质勘探工作的,小时候他经常随父母到外地的山沟旷野找矿,因此,家人到哪,他就跟到哪上学。上学的时候老是今天请假,明天旷课,天天都想编什么借口给老师,说来说去连自己都当真了。也有同学旷课,让他帮忙编一个的。“看来我现在编故事的能力……根源就在小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