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后,她重新拾起了母亲传授的织补手艺,加入了街头织补的行列。
在她生活的古城西安,街头做织补的很多,大多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女人。她想,也许她们的生活也和她类似吧,没有稳固的工作,没有嫁一个能赚很多钱的男人,有需要抚养的孩子……
遭遇这样的人生,她也曾感到委屈,可是一看到女儿,所有的委屈就都烟消云散了。女儿11岁,聪明可爱,学习成绩好。女儿是她的希望、她的幸福、她的寄托、她愿意在贫瘠生活中坚持到底的动力。
但这件事,她还是决定不告诉女儿。女儿还小,她不想女儿这么早就触摸到生活的艰辛。另外,她知道女儿是个骄傲的小孩,她怕女儿知道了,自尊心会受到伤害。
于是,她选择了离家和女儿学校都稍远一些的书院门南口揽活儿。和平时一样,她每天上班时间离开,下班时间回家,只是要多走一些路。如果这一天收入好,她还能顺路带回两个女儿最爱吃的镜糕。不同的,只是她的包里,多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小凳子。
果然过了好长时间,女儿对她的事一无所知,每天快乐地去学校,回来时带回好的成绩或者在学校里的各种小故事。她也已经习惯了街头织补的生活,虽然最初真的不太容易:有时候会一天揽不到活儿;遇见挑剔的顾客,一件小活儿会重复很多次直到对方满意;没有一间温暖的小屋,又不能把活儿带回家,遇上天气不好,只能躲在屋檐下……可是生活能够好好继续下去,一家人每天晚上可以安逸地守在一起,辛苦,她认了。好在慢慢地,她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温和的态度揽到了一些回头客,收入稳定了一些。
没想到女儿会在周末和同学一起跑到书院门去玩。那天她正坐在街口给一个顾客织补一件毛衣袖口的破损时,因为一直低头,脖子有些酸,下意识抬了一下头,就看到路对面的女儿正怔怔地看着她,旁边,是几个和她同龄的女孩子,正在开心地说笑着。
她愣住了,女儿似乎也只是怔了一下就转开了头,然后加入到同伴中笑闹起来,以至于她觉得女儿根本没有看到她,是她心虚了,才会感觉那一刻女儿在注视她……
但接下来,她还是因为不安走神了,手下的活儿也乱了,编织的一朵五瓣小花的花瓣既不均匀也不圆润,顾客皱起了眉头。
她回过神来,赶忙跟顾客道歉,然后又一针针把小花拆开重新织了一遍,顾客才嘟哝了两句付了钱。依然是大冷的天,她的额头上却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那天她早早就回了家,推开家门,看到女儿正趴在那里写作业。听到她进门,女儿头也不回地喊:“妈,下班了?给我带好吃的了吗?”
她松了一口气,看来是她看错了,女儿真的没有看到她。
她放下包,拿出给女儿买的镜糕递到女儿跟前:“给。”
女儿抬起头来嘿嘿地笑:“妈,你真好!”
她揉揉女儿毛茸茸的小脑袋,心里彻底放松下来,甚至做饭的时候,还不由自主哼起了歌。
但她没想到,那次和女儿无意的“邂逅”之后,她的生意忽然之间好了起来,是明显地好了。每天只要她坐下来,就会有顾客主动找过来,拿着需要织补的衣服。有时候因为应接不暇,她不得不介绍顾客去找别的织补工。可总有顾客会耐心地等在那里。终于那一次,她感觉实在忙不过来,于是抱歉地对一个等候织补西装的女人说:“对不起啊,要等好半天呢,天又冷,您找一下别人吧。”
“没关系。”女人微笑着,依旧站在那里,好脾气地等候着,并夸赞她:“都说您补的衣服好,收费又低,我没别的事,不着急的。”
于是女人就在那里等,边等边和她聊天,说着说着,女人感慨了一句:“你真是好福气,有个那么懂事的女儿。”
她一愣,抬起头来问:“您认识我女儿吗?”
女人笑了:“不认识。不过,您女儿和我儿子在一个学校,她可是他们学校的小名人。”
她也笑了,点头说:“那丫头学习好。”这是她的骄傲哩。
“可不是为这。”女人说,“你的女儿为你做了许多小卡片,那么小的孩子,她多体贴你啊!”
她疑惑了:“什么小卡片?”
“你不知道吗?”女人也有些意外,在包里拿出一张粉红色的小卡片递给她。
于是,她在卡片上看到了这样的话:“请找我的妈妈去织补,她在书院门南口,她有最美的笑容和最好的手艺,她能让衣服上的破洞开成花。”
红色的笔迹,是女儿有些稚嫩的字体,旁边,还画了一个可爱的孩子的笑脸……
这个冬天,寒冷来得很晚却来得剧烈,是午后,阳光在寒冷中更显得那么单薄柔弱,可是她的心,还是因为突然的强大的暖流开出喜悦的花来。
女儿说得多好,她能让衣服上的破洞开成花。她下岗那天,也曾觉得人生出现一个巨大的破洞,可是如女儿所说,她还是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将那破洞填补上,并期盼破洞上开出希望的花。
现在,她做到了,她和女儿一起,将这人生的破洞变成了花朵,这花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一样璀璨开放,美丽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