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长赋出任中国农业部部长,这一任命让他顿时成为海内外舆论的话题人物。有人说,他是典型的学者型官员、中央农业领域智囊;也有评论说他8年前就位居农业部常务副部长,20年前就是团中央青农部长,是典型的中央农业系统高官。然而,不论加在他前面的修饰词如何变换,此时此刻韩长赋的身份都不会变——当下领导中国人民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农之子”。
陪同总理踏遍半个中国
温家宝总理长期关注“三农”问题,跑过中国大多数县(市)。韩长赋在中财办期间以及后来到农业部工作以后,都曾陪同总理考察。他说,“全国的县市,我调研中,吃过饭住过宿的有一半以上,有些省百分之六七十的县我去过。”
最让韩长赋记忆犹新的是当年陪同总理对沂蒙山区进行的地毯式调研。晚上坐火车到平邑县,上沂蒙山,一个县一个县地走,一直走到苍山县。从沂蒙山下来,走了一个星期,再马不停蹄地到徐州坐火车回北京。总理的习惯是到农村调研从不住在市里或者省城,而是到哪里就住在哪里,白天访问农户,晚上召集村民座谈。有一年冬天,他陪同总理到贵州毕节调研,当地气温很低,没有取暖设备,住宿的房间很小,不能洗澡,条件艰苦。
这些经历,加深了韩长赋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加强了农村工作的历练。他说,“每到一次这些地方,灵魂会受到一次净化,会受到两点启示:第一条,做干部的就要努力工作,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老百姓太不容易;第二条是当干部一定要廉洁,廉洁从政。看看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当干部的去伸手,贪污腐化,实在是大不该。”韩长赋加重语气说,“讲大道理,贪污腐化,违反党纪国法;讲小道理呢,良心上过不去。”
深深的“三农”情结
韩长赋曾经作过一首《沁园春·农村改革》来吟诵“三农”改革的画卷:
“小岗村头,土地承包,石破天惊。看天南地北,春风到处,人欢马跃,妇孺躬耕,黄土成金,温饱得酬,钟声不灵政策灵。惜当年,不识权与利,空自三同。
江淮再度先行,减负担万众齐欢腾,喜税费改革,一场革命,免税清费,简政精兵。多予少取,利归三农,与民一诺百金轻。莫等闲,鉴古往今来,惟有成功。”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来自东北农村的官员对自己仕途的终极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浓重的“三农”情结。
在2003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一书中,韩长赋吐露了他曾经对“黑土地” 母亲的种种繁杂隐秘的感情:“为什么写这些东西,因为心里愧疚。这片土地,我生于斯、长于斯。但自打真正懂事起,我就想离开她。即使真心地为她流过那么多汗水,也多半是为了换来离开她的果实。终于我如愿以偿。最对不起的是父老乡亲。在我成了城里人之后,良心告诉我,不能忘了农民,这城市、这工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有他们的一份辛劳、一份奉献……我们城里人的生活也离不开他们。可我们骨子里却嫌弃他们。当街上人头攒动,当公共汽车里拥挤不堪,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感到他们妨碍了我们城里人的生活。我不能原谅自己,于是想为他们说几句话……有因如上,我一直关注着农村问题。这种情结可能与生俱来,当然也与工作经历有关。”
作为政府中主管农业的一员,这种凝结在韩长赋身上的“三农”情结,在发展中国“三农”的征途中,无疑是十分宝贵的。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备受关注,但韩长赋在几年前就惦念着那些“城里的农民”。他2007年出版的《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是一部破解三农问题、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专著。韩长赋从农民工个体的研究入手,在著作中明确提出“土地不要动,负担不要重,打工不要证”等观点,用农民的话讲出了农民的心声。此外,他还长期致力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业经济问题》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在理论界与政府决策部门产生了广泛影响。
蹲下身来体察世界
这种沉在心底、念念不忘的“三农”情结,让韩长赋在工作中自觉地同工农群众打成一片。
早在他执政吉林时,凤凰卫视对韩长赋进行了一次专访,主持人吴小莉敏锐地捕捉到韩长赋“蹲下身子”这一“农民”的细节:
“在吉林我跟着韩长赋作了半天的随访,当天下午视察了长春客运与一汽,韩长赋的视察有点儿像急行军,视察点多,时间安排紧密,一下车就开始问问题,见工厂领导问问题,见车间工人也问问题,有时忘了媒体正在旁边随访着,就和厂长们窃窃私语起来。
‘你们在研究什么?’韩长赋看到车间的工作人员蹲在地上,对着图纸比手划脚时,立马蹲了下来,加入他们的讨论。这个举动,让旁边的企业领导,愣了半天才跟着蹲了下来。我在身后看在眼里,有些感动,或者因为长期下乡做‘三农’问题调研,习惯了和农民们蹲在田间、坐在炕上讨论问题,韩长赋蹲下身来亲近工人的动作颇为自然。
‘为什么您见到工人蹲在地上就跟着蹲下身去?’我问。
‘我要问他们问题,如果我不蹲下去,他们就得站起来了。’韩长赋答。”
事后,吴小莉感慨道:“除了对孩子,对亲人,我们会记得蹲下身来外,我们是否还记得对他人蹲下身来,在同一个高度,体察他们的世界。”
执掌一国大政的总理,主管农业的部长,正是蹲下身来,在中国的基层,在中国的农民中,在同一个高度,体察着我们的世界。
韩长赋一路走来,从理论到实践、从地方到中央,他一直怀揣着浓浓的“三农”情结,并将它付诸实践。结合他对“三农”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地方一线主持工作的丰富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韩长赋就任农业部长后的作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