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末的一天清晨,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套简陋狭小的房子里,54岁的李琼正在厨房为丈夫准备早餐。米饭煮得很软,丈夫最爱吃的腊肉去掉了肥膘,鲫鱼汤熬得白白的。自从上个月17日,丈夫谢朝平从渭南市某看守所出来后,李琼就把原来简单的豆浆、油条早餐,改成了有米饭有肉的正餐。
年近花甲的谢朝平在看守所里度过了28天。而此前,他是一名有着20多年办案经验的检察官,退休后被《检察日报》下属某杂志聘为记者。多年来四处奔波、作息毫无规律的他本来就疾病缠身,再经过这么一折腾又老了许多。老夫妻俩几年前离开四川老家来到北京,儿女都不在身边。李琼说:“老谢的命比我的命还重要。从今以后我要保护他,不会让他再受这种无妄之灾了!”这个为营救丈夫而东奔西走的女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了10岁。但当她看着卧室里熟睡的丈夫轻声说出“我要保护他”时,你一定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每个幸福、健康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任劳任怨,如母亲一般宽容深情的妻子”……
一本书引发的“绑架案”
那是李琼一生中最惊恐、痛苦的一天,仿佛天要塌了一样。
2010年8月19日下午5点多钟,北京的天气闷热难耐。李琼在小小的厨房里做饭,丈夫谢朝平在电脑前写稿子。
门外传来敲门声,说是人口普查。李琼刚打开门,七八个人蜂拥而入。他们没有亮出证件,自称是陕西省渭南市的警察,把谢朝平摁在桌子上戴上手铐后,便开始了大搜查。李琼被吓傻了,看着他们把丈夫的笔记本、《大迁徙》手稿资料和U盘,悉数放进一个大口袋。“我丈夫犯了什么罪?”李琼得到的答复是“非法经营”。她心里有数了,老谢用3年心血写了一本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渭南移民、名为《大迁徙》的书,几个月前出版时就被渭南警方以“疑似非法经营”查封过。写书之初,李琼也曾劝过谢朝平:“题材是否太敏感了?”谢朝平说:“我写的是报告文学,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据可查的,我是按事实说话,谁敏感谁有问题!”
来人在屋里翻了近3个小时,李琼不敢说什么,只是担心患有低血糖的丈夫会晕倒。她给谢朝平盛了一碗饭,含着泪一勺一勺喂丈夫吃饭,“老谢啊,你不是说那本书没什么事吗?”谢朝平说:“我没罪,不会有事的。”
3个多小时后,来人要把谢朝平带走,这是李琼早就预料到的。她央求:“我给他穿一条长裤好吗?老谢做了半辈子检察官!”蹲下身子,认真给丈夫整理好衣裤,李琼极力忍住眼泪,她不知道这一别,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丈夫。
疯了一样追到电梯门口喊:“老谢,照顾好自己!千万不要急啊!”丈夫在电梯门合上的瞬间探出头,大声喊了什么,李琼没听清楚。她赶紧乘另一部电梯追下去,看见丈夫被押上警车,很快就消失在夜幕中。她无力地靠在墙上,眼泪汩汩而出。那一刻李琼头顶的天,好像要塌了……
1987年,在达州钢铁公司工作的李琼,和在达县教育局工作的谢朝平结婚了。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最大的爱好是写作。结婚后不久,谢朝平被调到达县检察院,直到几年前退休。他经手了不少大案,刚正清廉,喜欢打抱不平。替人免费打了官司,人家背着腊肉蔬菜来感谢,东西推不掉,谢朝平就把东西折成现金给人家。
1990年,谢朝平遇车祸住院,他正经手的案子,当事人带着慰问品去医院看他,东西推不掉,他硬是拔了针管,跛着腿赶到楼下把东西塞还给人家。李琼跟他说:“不要太认真,你这样做会得罪人的。”谢朝平说:“一是一二是二,我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拿了人家东西就得替人消灾,这事我干不来。”
这恐怕是
世界上最难写的一本书
在妻子眼中,丈夫向来黑白分明,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他在检察院工作20年,一直刚正不阿,大家交口称赞。李琼想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写了那本《大迁徙》的书,警察就闯进家中把他带走了呢?
李琼想不明白,但等她静下心来,追溯丈夫写这本书的前后过程,似乎又明白了许多。
2005年,谢朝平从达县检察院退休,《检察日报》所属的某杂志聘请他到杂志社做记者。刚退休的李琼陪着丈夫来到了北京,他们的一对儿女则留在了四川。本来就酷爱写作的谢朝平,到杂志社不久就发了几篇很有深度的文章。
2006年夏天,从陕西渭南市采访回来的谢朝平一脸凝重地对妻子说:“渭南的移民太穷、太苦、太可怜了,都是因为个别官员太贪、太腐败、太可恨!”谢朝平在渭南市采访时接触了当地移民局的干部和三门峡库区的一些移民后了解到:从1956年起,为了修建三门峡水库,政府耗巨资开始移民。渭南市下属的华阴、大荔、华县、潼关等地的农民迁移至渭北、宁夏等地。1962年,三门峡水库修建失败,陕西境内的水库库区露出水面成为荒地,大批移民返迁,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还有许多问题一直遗留到现在无法解决。采访中,一位老人跪在谢朝平面前哭求:“求你了,帮我们写一部移民史,写一写我们几十年的奋斗和辛酸吧。”谢朝平想也没想,当即答应要为他们写书。
从2006年到2009年,谢朝平有空就往渭南跑,先后做了6次深入采访。听说有记者肯为他们写书了,移民从各地赶来,争先恐后地跟谢朝平反映情况。而这样的采访,常常会从凌晨进行到深夜,少则三五小时,多则一天一宿。
2008年春节,谢朝平夫妇回到四川老家过年,大年初二他就吵着要去渭南,李琼抱怨道:“大过年的,下这么大雪,你能不能过完年再去?”他却忧心忡忡地说:“过年,是移民的难关……”
大年初三一大早,李琼陪丈夫从老家乘火车赶往陕西渭南。漫天风雪交加,路上找不到行人、没有车,这对已过天命之年的夫妻却风风火火地朝移民家赶去。到移民家已经是掌灯时分了,看到一屋子的人等着老谢,有的倒热水,有的心疼地拍打夫妻俩身上的积雪,一直不理解丈夫的李琼,那一刻突然理解了丈夫:他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作为妻子,她当然要支持他。
有时候说真话,
就要将安危置之度外
李琼永远不会忘记,丈夫正在一个移民代表家里采访时,一辆轿车突然停在那户人家门口。谢朝平准备为移民出书的事传到了有关部门,每次他采访,都会有人突然到来监视他。有人催他赶快走,谢朝平说:“我干吗要走?我又没干坏事。”有个老人不顾他的坚持,硬把他从后门拉出去塞进了一辆车。
几天后和丈夫坐在回京的火车上,李琼担心地说:“你别写这本书了,弄不好命都要搭进去。”他说:“看谁敢找我的麻烦!就是搭进去命,也一定为移民讨个说法!”
李琼知道拗不过丈夫,她委婉地说:“咱为老百姓说话没错,但你不能把自己搭进去。”她建议丈夫不写具体的地方和名字,或者把地方、人物都化名,丈夫冲她发火:“那还叫报告文学吗?”
李琼很委屈,但又不敢再出声。
历经3年多采访的书完稿了,但没有一家出版社敢出他的书,因为谢朝平披露的事情太阴暗了,话题又很敏感。书出不来,等于辜负了移民的期望,谢朝平急得茶饭不思,每天都四处联系出版社。直到2010年初,终于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书。但是得自费,各种费用加起来要20万。
看着丈夫整日唉声叹气,李琼拿出夫妻俩毕生的积蓄对他说:“这20万是我们的养老钱,你先拿去用吧。但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会给你带来灾难。”谢朝平高兴得跟小孩儿似的,抱起妻子就亲。
2010年5月,谢朝平历时3年多写就的《大迁徙》,被某杂志以增刊形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