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交流的日子真的可以用时光如梭来形容,一切恍如昨日,还投来得及细细品味就已经快要结束。
早晨茶点时间经过隔壁教室,看见巴基斯坦的姑娘在和一个印度女孩说着什么,然后两人忽然紧紧拥抱在一起。
那一刻忽然觉得眼睛都有点红起来。
无论有多少战争和敌对,这个世界总还是有这样的美好给我们希望。
当正式告别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的房间就开始格外热闹起来,隔三岔五地就有人来敲门,有些是送小礼物的,有些是来要联系方式的。我很高兴我们两个中国女生能这样受欢迎,心里尤为感动,如今在国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中国”对于大多数外国人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记得曾有初来中国的留学生朋友好奇地问我,北京下的是不是都是酸雨,他听说中国污染严重,如果雨水滴到手上就会烧伤皮肤。见我一脸惊异,才连忙摆着手说,哦,别在意,我是在开玩笑。
这种美国式的幽默虽说不正经的成分居多,却也不是完全不说明事实。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仍是那个满街跑着白行车的红色王国。除此之外,大概众所周知的就是中国人无所不吃。不论是在北欧、美国还是设拉子,我都常常被问到“中国人吃不吃××”的问题,“××”可以代表蜗牛、蜥蜴、蝗虫、蚂蚁、青蛙、阿猫阿狗等等。在丹麦的时候,有个热爱电影的男生告诉我,有一部有名的丹麦电影叫《那些中国人吃猫》——可全片跟中国一点儿边不搭,这标题不过是想黑色幽默地表示,“世上无奇不有”罢了。
有时觉得,对于一个民族的刻板印象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当我向那些满脸惊惧的伊朗人解释的时候,试图让他们相信,在中国我们不是一天三餐都吃蝗虫和蜗牛,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这些也是奇怪的菜肴。可这解释工作并不怎么容易。他们似乎还是一脸怀疑。讲到最后我只好使出杀手锏,说,你知道么,你们这种对中国的看法,就像其他国家的人都以为伊朗全是恐怖分子一样。
话音刚落,对方就哈哈大笑起来,一边跟我握手一边说,这比方可真打得妙极了。
去过的国家多了,我总深深感慨文化间的陌生和误解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多少问题。因而,不论在哪我总试图让别人多了解一点中国,用我的言行去改变一点人们对中国的看法。这种努力或许微不足道,却让我颇有成就感。
在一节伊朗艺术课上,我偶然问起老师关于波斯花园布局的问题。我说在中国,皇家园林的建筑布局是很有讲究的,和道家的风水阴阳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不知道伊朗花园的设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涵义?当时问过了这个问题我就淡忘了,没想到在之后的一节课上,老师在讲课时说我们的中国朋友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是关于中国建筑的象征意义的。不知这个同学能不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我于是走上讲台,用蹩脚的波斯语大概讲解了一下。因为之前做过一个关于北京城门的论文,这时便有点粗浅的知识可以介绍。我说北京作为皇城,它的布局就是很有象征意义的。比如四方形中轴线的设计、日月潭的方位象征着阴阳和中国是宇宙中心的信念。接着我又说了一些关于建筑颜色和皇权的关系等等。
也不知台下来自五花八门的国家的听众们明白了多少,但下课以后一个塔吉克斯坦的女士过来找我,说你刚才讲的那些真有意思。中国的文化有很多深奥的东西。
这真是我听过的最令人高兴的话了。
最后两天,我和一同来伊朗的中国同学吉吉开始筹备着给几个主要的老师和负责人送礼物。我们在这里受到的礼遇已经超越了事先想象的程度,不论是主管法拉赫曼女士、负责生活的老奶奶还是我们的大姐姐伊尔汉姆都总是事事关心着我们。想来想去,我们决定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折纸作为礼物送给她们。
于是我现学现卖,一大早起来就上网去找折纸教程。我离“心灵手巧”这个概念差的还很远,不过赶鸭子上架,到了关键时刻还是能超水平发挥一点潜能。
在设拉子的最后几天大家都开始互相留言写联系方式,我的小本子上瞬间填满了各种语言的祝福语。一个印度姑娘对我说,你总是有一张微笑的脸。我喜欢你笑起来的样子,但我更喜欢你的心。
那天她给我们写留言,她说,从现在开始我可以说,中国人真是很好很好的人。
那一刻我心里充满了骄傲和感动。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可以超越民族、宗教、语言造成的隔阂。那就是爱,以及以爱为名的善意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