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代一出生就被裹得严严实实,在空调房长大、稍有不适就打针吃药的孩子,我脑海里‘东亚病夫’的阴影挥之不去!”——姚国华
《孩子,你慢慢来》是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所著的书名,斗胆借此一用,因为喜欢它的亲切、柔软与沉静。
教育孩子,我曾有惨痛教训。旧话重提,依然心有愧疚。女儿3岁时,唯恐她落后于人,输在起跑线上,急功近利的我便强迫她学习舞蹈。目光凌厉的舞蹈老师简直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巫,大呼小叫地吆喝训斥着一群3-6岁的小女孩,矫正动作也是粗鲁无礼,毫无耐心。我却一心崇尚“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第三次,女儿哭着喊着,死活不去,从此,与舞蹈断了缘。静心沉思,如果,当时年轻气盛无知的自己耐心一点,宽容一点,理性一点,告诉女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也许,她会快乐从容地跳舞,或者考察一家爱心的专业舞蹈学校,说不定,女儿也是一个舞蹈小明星。罪恶的双手扼杀了孩子的秉性。
生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与大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家长需要慢慢等待,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慢性格的孩子不愿去体验飞翔高空的快乐,而喜欢悠然聆听心灵的回声。就如龙应台在序言《蝴蝶结》中,脉脉含情地面对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笨拙地包扎一束玫瑰:“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面对幼稚的生命,我们无法催促,我们只有等待,这是人伦,更是常识呀。
孩子是慢慢“养”出来的,顺应孩子的天性,这是成长和教育的自然规律。一个360度的华丽转身,我随之“慢”下来,女儿在宽松的空间,产生了巨大变化,脸上布满了单纯快乐的阳光。印象中最经典的镜头是我们一家三口,一边打着形象的手语,一边齐唱《感恩的心》。家是舒展爱的最佳平台,它是天长日久的堆积,它是输送营养的通道。慢养孩子,考量的是家长的耐心、信任和长远的目光。
我们家长,经常高举着爱的大旗,如强盗一样霸道,逼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戴上有色眼镜,挑剔孩子微小的弱点;甚至强势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压抑孩子的童真和快乐。太霸道、太挑剔、太强势的家长是慢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的。
表姐的儿子是一个叛逆少年,几乎干过所有“坏”男孩干过的坏事,绰号“东邪西毒”,她简直伤透了心,流干了泪,丧尽了信念,甚至绝望地想,干脆与儿子同归于尽罢了。表姐夫却不着急,他知道,当年狂妄年龄的自己也是这样一路狂妄地走来,最终,自我醒悟,改邪归正,成了响当当的企业家。表姐夫不动声色,在很多小事上感化儿子,虽然儿子倔强的表情一如既往,但是,内心世界却在不知不觉由硬变软,由张扬变得内敛。他毫不犹豫地把儿子送往了部队,当了一名最苦最累的特种兵,经过军队大火炉的锤炼。三年后,在艰苦训练中磨炼成长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军校,真正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军官。
慢养孩子犹如慢火煲汤,不能急火爆炒,否则,营养成分就被无情地破坏消耗。家庭主妇们都有这样的切身体验,煲汤时,用文火煮食物,慢慢地熬。煲可以使食物的营养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汤水中,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煲汤在烹制上繁琐,需要的烹调时间长,有些耗工夫。慢养孩子何尝不需要慢火调教烘制呢!
被称为“华文卡内基之父”的黑幼龙先生在著作《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中,希望每位父母都能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孩子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终点线;不是赢在现在,而要赢在后来。我十分赞成。其实,慢养并不等于不管不顾,让孩子任意成长,而是始终站在孩子成长道路的一侧,时刻准备给予他一个平衡力,在他遭遇危险时,把他及时地撤离到安全地带,让他顺其自然地成长,适应生命的旅程。
孩子的养与长都应该慢慢来,我们应多给予一些自由空间,让他们慢慢形塑自己的人生蓝图。套用一句时尚的话,孩子不是浮云,慢养孩子更给力!
孩子,你慢慢来。家长,您也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