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任何一个男人,他只要认真地去做事情,坚守自己的一份承诺,事情出来之后敢于承担,他就很男人。”
他来自新疆,长得绝不英俊;连续三年报考中戏;大学四年没能接拍一部片子。
但他仍然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套用电影导演郑晓龙的一句话来说段奕宏十分确切:“如果有谁说电影是他的生命,我一定会怀疑这句话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在内。但如果段奕宏这样说,我一定会深信不疑。”
我们从段奕宏歪歪扭扭的脚步里,看到的永远是这样沉甸甸的两个字:执著。
在《士兵突击》里,看老A执行任务那叫一个带劲,特别是袁朗,开着吉普,叼着烟,像个帮派老大,嚣张地说:“我的车上只有三个位置,我只带走最先到的前三位。”忠诚、霸道、刚强,袁朗满足了男孩女孩们对于一个完美军人的所有幻想。
一位网友这样评价段奕宏饰演的袁朗:“上世纪40年代以来,现实中的人们迷失在追逐金钱和权势的游戏中,或志得意满、乐此不疲;或身败名裂,痛不欲生。‘寻找男子汉’的未竟事业似乎无暇顾及了。就在此时,袁朗像一颗启明星,悄悄地挂在了黎明前的天空。当我们从疲惫和焦虑中醒来,他耀眼的光辉所带给我们的惊喜,真是难以言喻。他有史泰龙的体魄和身手,也有令兰博望尘莫及的智慧和眼界;他有詹姆斯·邦德的幽默和神秘,却不像007那样放荡不羁、到处留情;他有巴顿的严厉和果敢,却比巴顿更理性,更有战略眼光。”
《士兵突击》筹拍时,段奕宏最先看中的角色是班长史今,但导演康洪雷硬让他演袁朗,而且给他的任务是“演出一个21世纪中国军人的新形象”。毕业于中戏表演系的段奕宏,大学四年是全班唯一没接过戏的“老实学生”。之前演过《刑警本色》中的罗阳、《记忆的证明》中的周尚文,还凭借王小帅的《二弟》获得过新德里影帝,但《士兵突击》才让34岁的他真正尝到走红的滋味。对此他颇有感触:“演戏这个职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寂寞的,我是真正从内心里喜欢演戏,所以一直能守到现在。”段奕宏说自己从袁朗身上学到了坚持和责任感等男人身上很多优秀的品质,这是演戏之外的收获。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袁朗”的受欢迎绝非偶然,而段奕宏让我佩服的正是他在漫长等待中的“耐力“和“不弃不舍”。
在拍《刑警本色》时,“刚开始拍戏那会儿,摄制组为演员在拍摄现场前设置了椅子,我总觉得那是给王志文那些大演员们用的,我就一直站在边儿上。后来一位剧务说王志文叫我过去,我还以为是要说戏的事,结果他指着他旁边的一把椅子说:‘你就坐这儿!这是给你的椅子!就是让你坐的!’当时我感觉他的潜台词就是:‘你这样怎么演杀手?’”然而,“杀手”最终还是完成了他的使命,这早在剧组人员第一次看回放样片时,王志文便已经拍着段奕宏的肩说“没问题”了。
在俊男靓女如云的演艺界,段奕宏的外形条件真不敢让人恭维。有一位算得上权威人士的教授曾明确让他放弃努力——报考中央戏剧学院。中戏男生都是个头1米80以上的英俊小生。即使是现在的段奕宏也丝毫算不上帅气,不高的个头,外眼角略微下垂,极瘦削的脸,看上去沉郁的气质,丝毫不具备常人所想象的一个演员所具备的素质。
然而生长在西北边陲小城新疆伊犁的段奕宏,就是凭那份从小就对电影的执著的爱,毅然决然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推那扇对他来说仿佛紧闭的大门。
段奕宏说:“我是一个特别渴求感情温暖的人,同时也愿意给予别人温暖。我是为温暖而存在的。失去它,我无法预计我的生活。”
“袁朗是一个智者,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他是令我望尘莫及的。举个例子,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可能同时驾驭两三件事,我甚至很排斥面对多件事情,这和袁朗那种运筹帷幄的气势真是相差甚远。”
“我觉得任何一个男人,他只要认真地去做事情,坚守自己的一份承诺,事情出来之后敢于承担,他就很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