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西南大山中,一位共产党员、山村小学土家族女校长用“英子姐姐”的网名,在旅居日本的华人中建立了两家助学网站,在国内3家网站开辟助学板块,并建立了“英子姐姐助学网”。6年来,“英子姐姐”以博大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杜鹃啼血般泣诉老区孩子们的贫苦,终于吸纳了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巴勒斯坦等5大洲10个国家的600多名网友和爱心人士,为500多名老区贫困学子募捐100万余元,使他们的理想在人间大爱和无限温暖中飞翔。孩子们亲切地称她“英子姐姐”、“爱心妈妈”。她就是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
结缘网络募捐,
拓展助学新天地
刘发英,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湖北长阳县磨市镇一个教师家庭。90年代初师范毕业后,毅然来到长阳县最边远最艰苦的黄柏山乡任教。
黄柏山海拔1700米,是个“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的偏远之地,在外界以贫困著称。1991年9月,刘发英来到黄柏山乡陈家坪小学报到。两条板凳,一块木板,一堆稻草为她安了窝。没有菜吃自己种,没有电就用煤油灯或手电筒照着改作业……自打踏上这块贫困的土地,刘发英就与山上的贫困孩子们融到一起。山里娃对学习的渴望,贫穷与失学深深刺痛了刘发英的心!她经常从微薄的工资中掏钱为孩子们治病,为困难学生交学费,给孩子们添置衣裳。
2005年春,调任白沙坪希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的刘发英,发现五年级学生吴江林是个孤儿,生活没有来源,由班主任发动学生每星期人均捐助1角钱买米生活,几近失学。目睹小江林的艰难处境,刘发英揪心不已。她立即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没料到全校420名学生中,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因家境困难学业难以为继。那些日子,她为解决贫困学生的问题而苦心焦思。
一次偶然的机遇,使刘发英结缘网络助学。那是2005年8月的一天,武汉“心之旅”网站志愿者周锋等来长阳调查山区贫困学生状况,刘发英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并热情陪同志愿者对贫困学生家访。云雾中甩下谷底的羊肠小道,破败皴裂的土墙屋,眼瞎腿瘸的贫弱老人……来自大都市的志愿者为老区贫困孩子的艰难生存环境而震惊。
“心之旅”爱心网站通过周锋等志愿者了解到贫困学生现状后,将资助的目光锁定在资丘。
2005年12月初。“心之旅”网站发起人杨东波女士等来到资丘镇。刘发英全程陪同志愿者们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引领他们参观77烈士纪念碑,讲述资丘的革命历史,介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进一步吸引了爱心人士关注老区贫困孩子。很快,田覃红等5名学生的贫困信息在该网站发布后,立即获得好心人的资助。
刘发英心中豁然一亮!网络助学是一个扶贫济困的便捷通道。为了方便与“心之旅”网站的助学志愿者联系,刘发英申请了QQ号,取网名“英子姐姐”,并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职务、电话、生活照片等进行公布。通过与一个个网友推心置腹的网聊,她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在爱心网友与老区贫困学子之间搭建起爱的桥梁。
2006年“五一”黄金周前夕,刘发英邀请“心之旅”网站27名志愿者再次从武汉等地来到大山深处的白沙坪小学。刘发英协调全镇9所中小学负责人,在初步掌握贫困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将27名志愿者分成14个家访组,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镇14个村的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吴江林等86名贫困学生获得“心之旅”爱心网站志愿者救助。救助标准为每人400-2000元不等,总额为3万多元。
淋湘溪小学5年级的覃伟,1岁丧父,两岁母改嫁,60多岁的奶奶拉扯他艰难度日。为了筹集覃伟的生活费,奶奶将家中唯一的过年猪雇人抬下山去出售,不料崖路迂曲窄陡,不小心将猪摔下了山岩,还差点儿闹出人命,祖孙俩抱头痛哭一场。“心之旅”网站周锋等志愿者为他捐助1300元,并决定长期资助。白沙坪小学三年级的林强,母亲患血癌,治疗耗资6万多元,仍没留住母亲的生命,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父亲外出打工还账。林强与年高体弱的爷爷生活陷入困境,网站联系的华裔日本友人刘晓燕女士出手相助。
从2005年秋至2010年的6年间,“心之旅”爱心网站资助了资丘镇143名贫困学生,资助款达26万多元,还有衣物、书籍、学习和体育用品等。6年间,“心之旅”爱心网友们牵挂老区贫困孩子,先后11次组团来到资丘,对百多名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参加者达70多人次。
扩展网络平台,更多学子获得资助
为进一步扩展网络助学平台,2006年8月,刘发英又与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版主韩柏栋取得联系。韩先生为刘发英真诚助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主动为她开辟了助学板块,邀请她做版主,还带头掏钱资助了资丘镇的5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款达6000元。
借助这块阵地,刘发英与该网站大批助学志愿者们通过QQ建立了联系,首次将13名贫困学生的信息发到助学板块上,很快争取到救助款8500元。北京网友小燕受到“英子姐姐”的爱心感染,每月从不算高的工资中拿出1000-2000元资助贫困学生,3年共捐出5万多元,资助了25名贫困学生,成为资助学生最多的网友。4年多来,“大耳朵”网站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21人。之后,刘发英还在湖北“情暖荆楚”网站开辟了助学板块,吸纳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贫困助学。
爱无疆域,善无国界。2009年5月,华裔日本友人、原已资助长阳多名贫困学生的网友刘晓燕为刘发英的大爱至善所感动,主动在自己的空间里建立了“公益慈善”助学板块,刘发英将15名贫困学生信息发过去后,很快获得14500元资助。今年1月1日,刘晓燕又专程汇来9999元,表示愿意再资助10个贫困学生,作为自己的结婚纪念。2009年10月,刘发英在网上偶识华裔日本友人潘喜华,通过多次网聊,唤起了潘女士对山区贫苦孩子的同情,她主动在日本“在日工作者联盟”中开辟了“IT民工助学棚”,刘发英发去7个贫困学生信息,获得资助款7500元。长阳花坪小学的龚昕玺,爷爷患血管癌,住院、化疗花费7万多元,奶奶患骨质增生等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因家庭负债重,于2004年离婚去了外地,父亲外出打工还账,小昕玺生活没有着落。潘女士了解他的困境后,当即资助1000元。
2010年10月中旬,在中国长阳网的帮助下,“英子姐姐助学网”开通运行。多年来,一直想拥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助学网梦想终成现实。运行两个月来,已接受海内外“一对一”捐款49100元。
现在,刘发英通过国内外5家爱心助学网站以及自己创办的“英子姐姐助学网”,结识了全球600多名助学网友和爱心人士。助学群的成员不仅遍及全国各地,还有不少旅居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非洲等地的华人、华裔和华侨。6年来,共为长阳在大学、中专和中小学就读的512名贫困学生募集救助款98万多元,使这些寒门学子不再为“上学难”而发愁。
每天,刘发英只要一打开她的QQ,屏幕上那些跳动、闪烁的彩色头像,仿佛爱的天宇中一颗颗闪烁的星辰。刘发英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跳跃,一一解答网友们的提问,报告资助学生的情况,接洽新的救助对象,时常忙到深夜。有的外国资助者分散在世界各地,时差大,别人一联系,即便是在午夜或凌晨,她都立即起床上网,热情解答对方的提问,虽然很苦很累,但能为更多贫困学生争取救助,她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为了获得更多贫困学生信息,刘发英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每月开全镇校长会,刘发英总是事先联系,会后向各校长收集贫困学生资料;有时镇里组织对各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每到一校,她都特别注意收集贫困学生信息,还亲自找贫困学生询问家庭情况;对领导和亲友、同事介绍的贫困学生,她都认真记录,逐一核实。之后,及时将贫困学生的情况整理成简明扼要的介绍,挂到6家助学网站上寻求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