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大兵年薪只有六七万
日前,记者从西安出发,3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这群神秘探宝人的营地——二大队的队部。队部的陈列室里,有一个放金矿石的柜子,没有加锁。金矿石就是一块块大小各异、形状各异的石头。勘探中队队长王彦明拿出一块递给记者,“这就是金矿石,肉眼是根本看不出来的,放你面前也没人会拿。”已经在黄金部队工作13年的王彦明也看不出来,即便他天天在找金子。
勘探中队是负责找金子的队伍,当地百姓之间广为流传的话,“远看是个叫花子,近看是个当兵的”,形容的就是他们。其实,这些勘探队的队员,都是地方大专院校地质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伍,属于黄金部队的技术人才。与其他兵种相比,他们除了军事训练之外,还要接受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分析化验等专业训练。在部队里,技术干部的年薪只有六七万,但地方上很多金矿企业却给他们开出几十万元的高价。王彦明介绍说,“有经验,有资源,我们这类人才在地方企业很吃香,我们有同事到紫金矿业,年薪都很高。”
苗建华是武警黄金指挥部地质处高级工程师,一脸古铜色是他20多年野外经历的印记。“金在地壳岩石中不到亿万分之一,找金就是要找含量达到百万分之一的岩石,也就是一吨岩石中有一克金子,基本上就算是矿了。”如今的找矿无疑是“打一场硬仗”,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金矿的利润远比不上煤矿,主要原因是金矿点品位比较低。今年5月21日,武警黄金八支队官兵历经奋战,在新疆东准噶尔地区探获了资源量高达26吨的双泉金矿。这是新疆近20年来发现的最大一座金矿,潜在经济价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专家介绍,随着地勘的进一步深入,双泉金矿资源量有望继续攀升。
这些与岩石打交道的24K大兵,工作清苦且默默无闻,却谋划出了中国黄金寻宝图。从藏北的无人区,到冰封雪覆的阿尔金山,到青海的可可西里、内蒙古、广西、云南,中国25个省区有12个支队的黄金战士在寻找国家宝藏。至今为止,这支有31年历史的黄金部队已经探明超大型岩金矿床2处(100吨以上),特大型岩金矿床7处(50吨以上),大型岩金矿床13处,大型砂金矿床8处,中小型岩砂金矿床190处,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1800多吨。黄金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硬通货,是一国经济实力的标志。黄金储备的增长,无疑给了中国政府雄厚的底气。
他们的活不轻松
一个地势平缓的山崖上耸立着一个绿色圆锥体,占地约10平方米大小,这就是黄金战士勘探黄金的最前沿阵地。钻矿地点分为戈壁滩、沙漠、林区、山区,条件无一例外都很艰苦。黄金五支队二大队常年驻守在秦岭山区,负责当地的找矿、钻矿任务。
每个大队下属地质中队和勘探中队,两队互相配合完成任务。地质中队负责找矿,确定开钻地点后,钻矿任务由勘探中队负责完成。噪音是勘探中队战士们常年面临的困难之一。医学证明,人类听力所能承受外界的噪音是80分贝。机台前的噪音高达110分贝。被誉为“拼命三郎”的武警黄金五支队支队长张宝河在机台前干了16年。16年,他累计钻进达4万余米,相当于钻透了5座喜马拉雅山,为国家探明黄金储量80余吨,潜在经济价值80多亿元。机台常年的噪音导致他常年头晕、耳鸣。医院诊断结论为植物神经损伤而致神经性耳聋,基本没有治愈的可能。现在他需要依靠高倍助听器来和外界进行沟通。
钻探机在确定好的方位内打钻,延伸到地下几百米的深处采样。“钻机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必须一天24小时旋转”,勘探中队技术负责人翟开慧向记者介绍,“因为一旦停下来,已经开钻的山崖随时可能出现垮塌现象,发生堵塞。”为了维持钻探机全天候不间断运行,战士们4人一班,3班倒轮流值班。“所以来我们中队的客人一天24小时都可以吃饭,深夜12点都有饭吃。”翟开慧开着玩笑。4个年轻的战士各管一摊。班长是有经验的老战士,能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另外3个战士有负责泥浆搅拌的,有负责取芯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打到相应深度,把钻机提取上来的岩芯按号存放。根据他们的取样,后方的实验人员判断出岩石层里金矿石的含量。
对于王彦明和战友而言,这些年的最大变化就是他们的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比以前轻,也更快捷。“以前工具是‘老三件’,锤子、罗盘、放大镜,全凭人力。”王彦明说。现在王彦明的勘探设备换成了“新五件”: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手持GPS(全球定位系统)、掌上电脑。
战士们会将采集到的矿石样本送到各支队的研究所,所有的化验结果汇总起来,就是黄金部队的找金成果。这些成果,连同勘探图纸,最终都要上报,再由国家统一协调开采。而战士们接下来要做的,是收拾行装,开赴另一个目的地。二大队的队部所在地有个金矿选厂,是部队勘探出来金矿转让给地方开采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战士们却无缘见到提炼出来的金子。
老百姓心中,黄金兵就是财神
回眸新中国成立之初,偌大的中国几乎是一个“贫金”之国,年产量仅为4.07吨。此后长达30年,黄金生产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平均年产量不足10吨,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急需增加外汇和黄金储备来加速国民经济建设,邓小平把重担压在了“将军”副总理王震肩上。“中国不贫金,中国缺少的是专业化的找金队伍。”和中国地质学家们深入调查研究后,王震向中央建言,“让部队去找金子!”王震的建议,成就了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部队。1979年3月,正在大巴山施工的原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某部官兵,放下风钻,拿起了地质锤,1985年,黄金部队正式列入武警部队序列。
黄金奇兵的隐秘往事中最早引起轰动的,是在1983年,奋战兴安岭的黄金五支队官兵和家属淘到了震惊中国的特大“狗头金”。那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在兴安岭守着淘金溜槽的姚金凤准备收工,忽然发现溜槽内有一块沾满泥沙的石头,正想捡起来扔掉,掂在手里又发觉分量很重。细心的姚金凤把它放到水里洗了起来。这一洗,手中的石头竟变成了一块熠熠生辉的金疙瘩,重达2155.8克,含金量70%以上,其形状酷似中国版图,又称“版图金”。狗头金聚成2公斤要两亿年,全世界1公斤以上的狗头金不超过10块。如今,这个世界级的“版图金”是武警黄金部队的“镇队之宝”,不是重要和尊贵的客人,轻易不拿出示人。中国黄金市场开放以后,许多黄金生产企业自己也拥有了勘探队伍,但黄金部队在我国金矿勘查领域仍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国家每年找到的金矿,至少有三分之一来自这支仅有一万余人的队伍。在老百姓心目中,黄金兵就是财神。
黄金兵找到金矿后,会把图纸连同储量报告,交给地方政府。一个贫困县,甚至一个市,只要发现一座中型矿,一年时间就可以脱贫。80年代,黄金部队曾在哀牢山脚下的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找到储量27.2吨的大型金矿。不久,聚居着拉祜、哈尼等17个少数民族的墨江县,一跃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年产黄金万两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些人知道这支部队是来采金的,经常跟着他们行动。黄金兵在实地找到的一些设计矿点的准确位置,让不少采矿者趋之若鹜。在黄金兵的勘探工地旁,一些人会用粉碎机不停地碾磨着刚挖出来的金矿石。有时候在离官兵们营区几百米远的山头上,当地人也会去找寻诱人的金子,乱采滥挖、偷盗矿石、哄抢资源的非法民间采矿屡禁不止。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又给了黄金部队一项任务——在重点黄金产区警戒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