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姓名当中藏有个虎字变体,虎年出生的杨洁篪外长,被外国同行亲切地称为“老虎杨”( Tiger Yang)。作为我国在世界面前的“名片”,他冷静从容、敏锐睿智,谈笑风生中纵论外交风云,话语往往令人惊叹不已,尽显泱泱大国外长风范。这里,撷取他的精彩言谈,让我们一同领略他的口才魅力。
柔中带刚显“虎性”
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猝然发生,在事件原委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片面把责任推卸给中国,并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中方立即释放被扣留的24名美军机组人员,中美关系顿时紧张起来。
在此情势之下,驻美特命全权大使杨洁篪在接受CNN采访时,轻言慢语:“就拿美国举例来说,有1个家庭,1所房子,1个前院,有1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开车)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我认为,家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做一些检查和调查。如果这种道理可以成立的话,我想美国人民能够做出非常公正的判断,到底该怪罪谁,至少你应该说声‘对不起’吧。车也毁了,人也失踪了,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
民意调查显示,在杨洁篪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不足20%,猛增到后来的50%以上。这段经历也成了杨洁篪外交生涯的一大亮点。
针对美国的强硬、傲慢,杨洁篪义正词严,通过美国日常生活的简单道理,通俗浅显地说明撞机事件的是非曲直。首先,杨洁篪举重若轻,避开锋芒,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用一个美国例子,拉近了与美国观众的距离,让观众有亲切感。同时,杨洁篪采用了迂回的方式,巧妙地运用了暗喻,明说美国车祸,实际说的是撞机事件。最后,话锋一转,回到正题,引起民众的共鸣,为敦促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外交能力。
就地取材显睿智
2010年2月5日,中国外长杨洁篪,发表了《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的专题演讲。
在回答记者“关于温室效应中国是否应承担更多责任”的提问时,杨洁篪表示:“我有点出汗,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这里的暖气实在太足了。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很多人冬天供暖还是个难题。而欧洲许多地区从地理 上看,相当于中国的南方地区,所以如果讨论气候变化问题,请先关掉暖气,这样我们大家才平等。要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各国之间要有更多的理解。”
在这里,杨外长答问时思维之敏捷,表达之机巧,让人叹为观止。面对记者的咄咄逼人,他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就地取材,通过自己有点出汗,讲出了这里暖气太足的事实,然后再将我国长江以南供暖情况和欧洲供暖情况进行比较,软中带硬地指出了欧洲不检点自己的事实,言外之意是欧洲应为温室效应承担更多责任。一句“请先关掉暖气”,绵里藏针地表达了他的立场,只有双方平等,才能解决问题,如此一番话,真可谓举重若轻。
巧用修辞显真诚
2010年3月7日,杨洁篪答记者问中,当记者问“外国人能否最终真正了解中国”时,他说: “相互了解是发展国与国关系的基础。当前,各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大家都存在着如何调焦距、对光圈这样一个任务。我们愿意同世界各国增进相互了解、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我们希望外界能够了解中国的独特性和真实国情,我们更希望一些人能够抛弃他们的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偏见。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
杨洁篪这番话,首先借用“调焦距、对光圈”的比喻,形象说明了各国之间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样才能相互了解。接着,他通过“愿意”、“希望”,表达了中国人民一贯的交友原则和友善品质,真诚谦虚。最后,杨洁篪用“油画”代表“西方”,“水墨画”代表“中国”,通过借代,说明了解中国不要张冠李戴,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整段话温文尔雅,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杨洁篪外长,正自信地、挥洒自如地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用儒雅睿智的风采,非凡超群的口才,笑揽风云的气度,展示一个崛起的大国特有的风范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