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发奇想:我要把家搬到江上去
今年29岁的顾宁是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人。他原来是一名海员,为了女友,他放弃大海,回到家乡,在位于安居区的一家水上俱乐部当教练。女友刘慧是他高中同学,在安居区的一所小学当英语老师。由于刘慧身体弱,他们的恋情遭到顾宁父母的反对。尽管如此,他俩还是顶住压力,走到了一起。
2005年秋天的一个早上,顾宁晨跑回来,远远地听到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他急忙快跑几步,推开房门。眼前的一幕把他吓呆了:刘慧的嘴唇和指尖变得青紫。顾宁急忙把她送到最近的市医院。
一个小时后,鼻子上罩着呼吸器的刘慧被从急救室推了出来,医生说,病人患的是一种罕见的哮喘病,由于长期误诊,现在比较严重,弄不好会危及生命。
3天后,刘慧出院了。她思前想后,不想成为顾宁的累赘,提出分手。顾宁却捂住她的嘴,说:“有我在,你不会有事的,我一定要治好你的病,和你结婚!”
从那以后,凡是看到有关哮喘的书籍,顾宁都买下来,认真地阅读,并写下详细笔记。顾宁从书上得知,很多敏感源比如空气中的尘埃、花粉、地毯、动物的毛发、衣物纤维和香烟等,都会引起哮喘。为了防止这些敏感源纠缠刘慧,顾宁把烟戒了,并把庭前屋后的花都拔掉,种成草坪,甚至把宠物狗也送人了。他还给她办了辞职手续,让她在家安心静养。此后,刘慧的病再也没有加重过。而且,发病的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每当刘慧发病时,为了使她不窒息,顾宁就坐在沙发上,把她抱在怀里,让她坐着入睡。
为了彻底治好刘慧的病,顾宁带着她去北京、上海的大医院咨询,跑了几个月,却没有效果。看着刘慧日渐瘦弱,顾宁难过极了,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一晃,刘慧赋闲在家快两年了,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哮喘,她不能奔跑,不能开怀大笑,很少与外界接触,生活非常单调、无聊。
顾宁有个叫王秋林的表哥,在绵阳涪江六峡景区开旅游船。他一休假,就回来看望顾宁。每次他到顾宁家,都给刘慧讲许多关于涪江的传说。刘慧听得入了迷,就叫王秋林拍一些江景照片,给她寄回来。
2007年9月12日,是刘慧25岁生日。那天,顾宁为她点燃了25支蜡烛,并让她许个心愿。刘慧闭上眼睛,轻声祈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心爱的人一起去涪江的上游走走,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顾宁记住了。
不久,顾宁雇了一条小船,带上刘慧向涪江上游驶去。
一路上,顾宁很紧张,生怕刘慧出现什么意外。那天,刘慧兴奋极了,苍白的脸色在阳光下变得生机勃勃起来。特别是在涪江上游转乘旅游船的时候,刘慧望着一条条瀑布凌空而下,如万丈银链挂在崖壁之间,像小鸟般欢快地手舞足蹈;当她看到拖绿曳翠的深涧中,大熊猫憨态可掬的身影不时出现时,竟忘了自己是个哮喘病人,从船头跑到船尾,从下舱跑到上舱。
如果在平时,刘慧这样奔跑的话,肯定早就窒息了。可那天,当顾宁揪住刘慧时,感觉她只是喘息急促些。顾宁吃惊地望着刘慧,说:“你的哮喘居然没有发作?真是不可思议!”此后,他俩一直沿着涪江玩耍,足足玩了一个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刘慧的哮喘一次也没有发作。她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活泼开朗,经常搞怪,逗得顾宁哈哈大笑。顾宁为出现这样的奇迹兴奋不已,并开始抱侥幸心理:也许刘慧的哮喘已经慢慢地好了。
谁知,回遂宁后没几天,刘慧又开始呼吸不畅,哮喘如往常一样时而发作,顾宁再次陷入苦恼中。医生分析说:“刘慧发病的原因也许有两点:一是她的祖母有哮喘病,她可能受隔代遗传的影响;二是她从小被父亲带到广元矿山生活了10多年,空气污染,诱发哮喘。在远离敏感源的地方生活,呼吸清新的空气,就能防止哮喘发作。有些患者家属为哮喘病人安装空气净化器,就是这个道理。涪江两岸山清水秀,空气十分清新干净,所以刘慧一到江面上生活,病情就减轻了。”听完医生的话,顾宁激动地想:我们可以搬到江上生活啊,虽然不能彻底根除刘慧的病,但至少可以让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于是,他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家搬到江上去!
在江上生活,首先要有一艘船。于是,顾宁开始四处咨询有关造船的信息。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如果请船厂造一艘轮船,至少需要1000万元以上,顾宁不禁发起愁来:上哪去弄这么多钱啊!
尽管知道自己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但顾宁依然不停地与各地船厂联系造船事宜。由于即使变卖全部家产,顾宁也只能拿出120万元出来,没有一家船厂愿意为他造出这么廉价的船。
广州造船厂一位即将退休的张姓船舶工程师得知顾宁之所以执意要造船,是为了帮女友治病后,被他的深情所感动,就给他出了个主意:“小伙子,如果你愿意自己动手造一艘船的话,估计120万就够了。”
顾宁眼睛一亮,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自己造。我当过5年的海员,对轮船很熟悉。”可张工程师说:“造船需要很高的专业技术,你行吗?”
顾宁坚定地说:“虽然很多知识我不懂,但我可以边干边学。”见顾宁态度坚定,张工程师不再说什么。顾宁求他设计一艘上下两层,宽5米,长18米,时速为20公里的机电船的图纸,他也爽快地答应了。顾宁的表哥王秋林听说顾宁要自己造船,毅然辞去工作,助表弟一臂之力。
2008年6月22日,顾宁拿到了图纸。随后,他变卖了房产,用卖房子的钱,在遂宁郊外北固乡石溪村的江边租了一块空地,并用石棉瓦搭了个简易的大棚。随后,顾宁和王秋林就在里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造船行动。他俩买来一大堆钢材和各种造船书籍,边学边干。由于此前他俩看不懂图纸,只好不停地给张工程师打电话,请教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那个圈圈是什么意思,因此速度非常慢。后来,他俩吃透图纸后,这才叮叮当当地造起船来。刘慧听说他俩在造船,硬要过来帮忙,顾宁阻止不了她,只好依了她。由于一出汗刘慧的呼吸道就不畅通,顾宁就让她坐在遮阳伞下的藤椅上帮他们看材料。
造船是十分辛苦的体力活,对身体瘦弱的顾宁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往往没干多久,他就大汗淋漓了。可他顾不上太多,擦一下身上的汗水,继续干。由于顾宁此前从来没接触过机械方面的工作,因此不会使用割刀。割刀是靠氧气和乙炔的混合气体燃烧来切割钢板。起初,由于顾宁总是调不好这两种气体的比例,接连发生了几次爆炸事件,他的手和脸都被烫伤了。一次,顾宁被烫伤后,刘慧一边为他清洗伤口,一边哭着说:“你不要再造船了,万一你出点啥事,我可怎么办啊!”可顾宁说:“男人应该迎接各种挑战。我一定要造出船,你就放心吧,我命大,不会出什么问题。”刘慧见劝阻不了他,只好配合他继续造船。
不久后的一天,顾宁在造船过程中被严重烫伤,不得不住进了市医院。可他害怕影响工程进度,伤口还没完全好,就趁医生没注意,偷偷地溜回了工地。刘慧得知后,劝他回医院继续治疗。顾宁说:“我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我在医院会待出病来的,你就别逼我了。”刘慧只好又依了他。随着工程的一步步推进,顾宁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钢材的尺寸裁错,施工操作不当,等等。更雷人的是,有一次,他们竟把底板当成面板,切割了几十个窟窿。每当遇到挫折时,顾宁弟兄俩总是互相鼓励着:“我们一定要成功!”足足用了大半年时间,他们才裁完船体所用的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