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外国人,或娶外国女子为妻,在当今的中国,已不新鲜。中外共组家庭,双方的相处中,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
洋婚,吃是一大考验
嫁给了美国人的张小姐抱怨婚后的第一考验就是吃饭。短时间里吃点面包、香肠、沙拉,还能将就,几星期后,中国胃便开始抗议了。中国人喜欢炒菜,但老外抗议,这是在污染环境,而且他们认为爆炒把食品的营养都给炒没了。
一个周五傍晚,她做了蘑菇炖鸡、酸辣汤、番茄炒蛋和清蒸鱼。而丈夫盯着满桌的中国菜,无精打采。他说:“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吃不动外国菜,就想吃一个牛肉汉堡包犒劳自己。”于是她只好单给他叫了份汉堡包外卖。
一位香港留美学生曾在作业中写道:“圣诞节的傍晚,美国人忙着在厨房里宰杀火鸡准备圣诞大餐。”美国老师阅后惊愕得不知所措,遂将此话投之报刊、电台,作为中美文化差异的例证。
实际上,美国人不可能自己宰杀火鸡,圣诞火鸡都是从超市买来的冻鸡。他们也没有吃活鱼的习惯,听说中国人买来活鱼在家里宰杀,将此斥责为残忍行为。
张小姐的美国丈夫面对糖醋鱼、红烧鱼时,居然不知如何下嘴,因为西方人不会吐鱼刺。欧美超市出售的鱼都只是两扇“鱼片”,鱼刺已经被剔得干干净净。
美国宠物店有专给鸟吃的葵瓜子出售,他一辈子没听说过人居然磕瓜子。他曾想尝尝滋味,结果咬得满嘴渣滓,冲进浴室狠命漱口。他见妻子边看电视边磕瓜子,就会爆发:“你咔咔地制造噪音20分钟了,有完没完,太不文明了。”
不会哄女人
嫁了芬兰人的陈小姐抱怨说:老外不会讨好女性,准确地说是不懂中国式的讨好。
一天,她正兴冲冲地做辣子鸡丁,不巧辣椒迷住了眼睛,于是娇嗔地叫起来,丈夫急得不知所措。她埋怨:“你应该说赶快去洗洗就没事了。”丈夫很诧异:“啊,原来你自己知道。为什么不快去呢?”她吼道:“我知道归我知道,我就是想要你来告诉我呀。”丈夫更糊涂了:“你自己知道干嘛偏让我来说,这是什么逻辑?”
嫁给了奥地利人的陈小姐则诉苦:有一次她与热恋中的老外男友一起逛街,在丝巾柜台前,她对两条丝巾爱不释手。男友随口问:“喜欢吗?”她暗示说:“喜欢,就是不知道买哪条好。”男友当即拉她走:“没想好,那就快走吧。”气得她半天说不出话,“原以为他至少会帮我买一条”。
拒绝帮妻子当枪手
嫁给了英国人的蔡小姐说:老外丈夫对妻子的事一点都不上心。
她曾将自己用英文刚完成的博士论文甩给丈夫,想让母语是英语的他帮忙锦上添花,结果丈夫仅修改了两处英文语法就兴高采烈地邀功请赏。她很生气,而丈夫对她的“无理取闹”一脸不知所措。
西方人的概念是尊重个人的著作权,他无贼心也无贼胆篡改他人作品。若他帮忙捉刀那就犯了不诚实的罪过,既对原作者不尊重,对学校也是欺诈行为。
蔡小姐继续发感慨说,其实,大部分老外在其国家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到中国后却意外地“走俏”。有的女孩子在中国嫁了老外出去后,发现丈夫在西方主流社会里实在不起眼,失望加上种种不适应就会导致离婚。
实际上,找到一个中国人心目中的富有、职业高尚、人品又好的洋丈夫,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你眼中的上等品,在西方社会自然也是俏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