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病危的王燕燕吸引了千万双关注的眼睛,为了拯救她悬如危卵的生命,在短短15天内,人们齐心协力筹集了40万元捐款。是什么让素不相识的人们如此万众一心?
冒死生子
白血病患者的疯狂决定
年1月3日,浙江余姚县前往杭州市的大巴上,坐着一对神情焦虑的夫妻。妻子的手搁在自己高高隆起的肚子上,丈夫则不停地为她擦拭泪水。
妻子叫王燕燕,198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市黄家埠镇,先后在余姚市恒达电器公司、宁波舜宇电器公司打工。丈夫阮振2001年毕业于宁波海洋学校,比王燕燕大1岁,余姚光耀热电厂工人。两人经人介绍相识、相恋,2007年元月喜结良缘,小日子过得虽不富足,却温馨安宁。
婚后半年,王燕燕怀上身孕,小两口乐得终日合不拢嘴。阮振劝妻子辞职在家休息,王燕燕没有答应:“我现在多辛苦一点,就能为孩子多攒一份钱。”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王燕燕还要拿起毛线、织针,靠在床头给即将出世的孩子织毛衣。这让阮振十分感动:“你将来一定是个最好的妈妈。”小夫妻俩最热衷的,就是想象孩子的长相,讨论将来如何培养孩子,常常一说就是大半夜。
在这幸福的时光里,一场巨大的灾难竟向他们悄悄靠近。
2007年底,已怀孕7个月的王燕燕突然流鼻涕、咳嗽,还有点低热。2008年1月3日,阮振陪妻子来到余姚县人民医院,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可能,你们一定搞错了。”阮振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当天中午,他连饭也顾不上吃,就带着妻子踏上前往杭州复诊的路途。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复诊结论与余姚县人民医院完全一致,而且当天就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办完住院手续后,医生把阮振拉到一边告诉他:“病人的原始粒细胞比例已经达到85%,正常人一般不到5%……赶紧打胎保命!”“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吗?”阮振着急地问。医生爱莫能助地摇摇头。
回到病房,阮振不知如何对妻子开口。细心的王燕燕敏感地意识到什么,在她的再三追问下,阮振这才说出实情。王燕燕当即脸色煞白,短短的两分钟,像过了两年……她抬起泪流成河的脸,艰难地说:“孩子都7个月了,也是一条命呀!”
“那你呢?你也是一条命啊!”阮振也是泣不成声。前来查房的护士见此情形,就安慰夫妻俩说:“以后再抱养一个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抱养?”王燕燕立刻意识到什么,不敢置信地询问:“你是说,以后我就不能再生孩子?”护士同情地看了看她,叹息道:“当然了,治白血病对生殖系统伤害很大,肯定不能再生了。”听着护士的话,夫妻俩都沉默了……
“不行,我不能打掉孩子。”护士走后,王燕燕语气坚决地告诉阮振。不等丈夫开口,她又自顾自说道:“就算治好了病,可一辈子都不能做母亲了!作为一个女人,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王燕燕的决定,在家里掀起轩然大波。母亲连夜打来电话:“就算你舍命把这孩子生下来,等你走了,阮振再婚时,孩子反倒成了拖累……你这样做值得吗?”婆婆也劝她不要一时冲动!
然而,任凭双方老人以及亲戚朋友如何劝阻,王燕燕的决心却毫不动摇。1月4日起,她开始拒绝治疗,并且滴水不沾、粒米未进,以示抗争……这让她本就濒危的身体雪上加霜。最终,丈夫阮振和双方老人一起,哭着同意了王燕燕的请求。
第二天,医院紧急召集血液科与妇产科会诊,重新为王燕燕制定了治疗方案。方案决定:由血液科副主任蓝建平博士主持,一边采用诱导化疗(尽量减少伤害胎儿的保守化疗)控制病人病情,一边等待胎儿发育成熟。
太阳出世!
那是生命换来的生命
为这个疯狂的决定,王燕燕注定要付出惨烈的代价。
由于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王燕燕手臂红肿起泡,出现大面积溃烂。对一般病人来说,采用普鲁卡因和地塞米松进行局部浸润性封闭处理,可以很快治愈。但这两种药物都对胎儿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王燕燕只能放弃,转而采用比较温和的云南白药加酒精湿敷。伤口接触酒精的滋味就像刀割,她紧咬牙关,一声不吭。
化疗进行一段时间后,王燕燕的胃肠功能严重紊乱。丈夫精心做好的饭菜,她总是吃不了几口,就开始呕吐,呕食物、呕胆汁,到后来甚至呕出血丝……胎儿需要营养啊!每次呕吐完,她又会咬牙继续吞咽食物,甚至让丈夫把食物切细,然后像喝药那样仰着脖子一口口往下灌。
对王燕燕来说,这些都还可以忍受,最难熬的要数白血病导致的骨痛。那种来自骨头深处的疼痛,就像有千万把锤子在骨头里面不停地敲、挖、钻……寂静的夜里,她甚至听得到骨头“吱咯”作响的声音。她翻来覆去,通宵难眠。丈夫每天给她做按摩,但收效甚微。疼得厉害时,王燕燕就不自觉地用手抠床侧的木板,不到半个月,床板上竟抠了一个小洞。阮振劝她:“用点止痛药吧!”“不行,我怕影响孩子!”王燕燕坚决地说。
2008年1月20日,天气突然转冷,王燕燕不小心感冒了,从轻微咳嗽发展成急性肺炎,高烧达到40度,大量的痰堵在喉咙里,呼吸困难,脸憋成紫红色。医生要求她立即进行B超检查,她拒绝了:“做B超对胎儿有影响,我的宝宝本来就比别人的弱,一点微小的影响,对宝宝也可能是致命的。”
由于延误治疗,王燕燕的肺炎迅速加重。1月23日,医院下了第二次病危通知。阮振急得给妻子下跪,请求她改变主意,打掉孩子。上气不接下气的王燕燕却一字一句地叮嘱丈夫:“不!孩子刚刚还踢打妈妈的肚皮呢……我能坚持住!要是我……我不行了,你记得赶紧把我送到手术室,把孩子剖出来……”
阮振号啕大哭,负责主治的蓝建平博士也落泪了。医院经过紧急会诊,在既无B超检查,又无法施用药剂的前提下,尝试着给王燕燕配制特殊的中药方剂……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直到2月初,王燕燕的肺炎终于康复了。
侥幸跨过肺炎的鬼门关,因化疗跟不上,王燕燕的白血病病情又加重了,身上的“出血点”已像皮疹一样遍布全身,连脸上手上都是,每个“出血点”也就是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感染要了王燕燕的命。蓝建平又一次把妇产大夫请来会诊,认为:可以提前实施剖腹产了!
手术时间定在2月14日。至此,王燕燕在医院整整住了40天。这40天里,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王燕燕却以惊人的速度一天天憔悴。怀孕前她的体重是50公斤、怀孕后一度达到63公斤,这时候却下降到仅有40公斤,瘦弱的身材和隆起的大肚子,看上去十分不协调,令人触目惊心。
手术前一晚,生命悬如危卵的王燕燕平静地交代丈夫:“假如我走了,孩子你要好好带……”“不会的,你一定能挺住!”阮振痛哭失声。手术当天,王燕燕清晨醒来后,突然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馨香,她扭头一看,原来丈夫特地买了一束鲜艳的红玫瑰,放在她的枕头边。“今天是我们宝宝出世的日子,也是西方的情人节,我想告诉你一句最重要的话就是,我爱你。不论是现在,将来,还是永远,我都会陪着你。”阮振把花放到妻子手中,又俯下身子,深情地吻了一下妻子消瘦的面颊。
8点55分,王燕燕被推进手术室。手术由产科、儿科、血液科的医生共同操作,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医院预备了四套紧急处理方案。不过,这些方案一套也没用上,手术过程异常顺利。9点30分,一声嘹亮的啼哭,宣告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个男婴,体重2210克,虽然瘦弱,但经检查,身体十分健康。
“生了,燕燕生了,母子平安!”接到医生的通知后,阮振打电话向双方父母报喜,一边说,一边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