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身患尿毒症的女孩,一个是罪大恶级的囚犯,两个都是走向死亡的人,女孩却在想,我能为他做点什么?
于是,她只身前往监狱,会见死囚。
死囚被感动了,做出一个惊人决定:捐出自己的两个肾,一个肝,一对眼角膜。
于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生命拯救”和“生命对接”的故事,在荆楚大地温情上演……
绝症女孩生命倒计时
向银梅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金果坪乡石柱山村,她和姐姐向大梅长得如花似玉,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向银梅13岁时,姐姐不幸患上了肾衰竭。为给姐姐筹钱治病,向银梅初中毕业后,主动放弃到县城重点高中读书的机会,挑起了家庭重担。
1999年5月,姐姐因无钱医治病逝。14岁的向银梅擦干眼泪出外打工。转眼几年过去了,2003年10月,向银梅在广州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撑不住了才进医院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向银梅跟姐姐一样也患了肾衰竭!
向银梅害怕步姐姐的后尘。如果自己有一天也像姐姐一样走了,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今后到哪儿寻找依靠呢?每想至此,她便禁不住泪水潸然。
治疗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2005年,向银梅的左肾出现了严重病变。父亲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找亲友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凑齐1万多元,将她送进上海一家医院,手术切除了左肾,并检查出右肾还剩60%的功能。出院后向银梅回到家中休养。
2007年3月1日,向银梅感到头痛、恶心,经检查她的右肾也失去了功能,已转为尿毒症。年迈的父母东拼西凑,将她送到恩施州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由于没有钱交住院费,向银梅只得在医院外面租了一间简易民房栖身,一边捡垃圾、回收废品,一边在医院接受透析治疗。
2007年3月7日,向银梅从捡来的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2004年10月20日,恩施州建始县长梁乡钰红村二组周文海的妻子,抛弃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丈夫,突然离家出走,两年来杳无音信。周文海怀疑妻子出走,是受到其母亲及兄弟李胜天的教唆和蛊惑,从而对两人怀恨在心。2006年8月26日,周文海以给孩子借学费为由来到李家,将李胜天两个分别为10岁和1岁的儿子砍死,又将孩子母亲熊亚芳刺成重伤。作案后,周文海迅速逃离现场。2006年9月5日,周文海被当地警方抓获归案。2007年3月,周文海被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当向银梅读完这则报道后,心中震惊不已。周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这么残忍暴戾,竟对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下毒手?因为自己身患绝症,向银梅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比别人更深刻的体验,在愤懑的同时,也为两个无辜的孩子感到深深的痛惜。
“他因为作恶多端,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我的生命因为疾病,剩下的时日也不多了。虽然善恶不同,却殊途同归,‘同病相怜’……”向银梅突然觉得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应该为周文海做些什么。
5月19日上午,向银梅从医院透析后,悄悄地从恩施乘上了去建始的长途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她拖着虚弱不堪的身体找到了建始县看守所。她向看守所民警表明她想见周文海一面,民警拒绝了她的请求。因为按照看守所探监规定,只有犯人的家属才能接见。
当天下午,向银梅又不甘心地返回看守所,拿出随身携带的病历和身份证,说明自己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将不久于人世。作为两个同样都要告别生命的人,她希望能见周文海一面,让他临死前能够幡然醒悟。鉴于向银梅是真心诚意想帮助犯人悔悟,看守所经过慎重研究之后,破例同意了她与死刑犯人见面的请求。
让死刑犯在亲情中忏悔
向银梅在讯问室内,隔着冰冷的铁窗与死刑犯周文海见面了。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先礼节性地问候:“周文海,你好!”周文海无精打采地斜了她一眼,充满敌意地回答:“我是一个死刑犯人,好什么好!你不是我的亲人朋友,我不认识你,为什么来看我?”
向银梅冷静地回答:“我和你一样也是恩施州人,是你的老乡。也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现在心如死灰,如同行尸走肉,除了我的老母亲和两个儿子,我什么人都不想见!”“那我替你去看望你的老母亲和两个孩子,然后带着他们来见你,好吗?”“我和你没有任何关系,用不着你费这个心!”周文海冷冷地回答。
向银梅和死刑犯第一次见面,就这样不欢而散。指导员苏远灼告诉向银梅:周文海自走进看守所的那一刻起,情绪十分消沉低落,绝食、辱骂甚至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
作为一个时日不多的绝症病人,她非常理解一个死刑犯人在临死之前的绝望。向银梅默默地在心里对自己说:“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我来帮助周文海完成他最后的心愿吧,最终或许可以让他良心发现并有所悔悟……”
第二天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滴在地上,就像打在向银梅的心里。她起了个大早,带着礼物,坐车冒雨赶往建始县长梁乡,一路上沟沟坎坎,她不知摔了多少跤。走到半程,她已经气喘吁吁,脸上豆大的汗珠和雨水交织在一起。下午,她好不容易找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周文海家。
那是位于山顶的一间孤独破旧的老屋,斑驳的土墙上结着几张蜘蛛网,空荡荡的屋内仅有几件简单的家什。向银梅见到了周文海的母亲江世梅和他的两个儿子。江世梅因为年老体弱,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人哭着告诉向银梅,周文海的大儿子周明辉14岁,已经辍学在家,小儿子周明虎才11岁,眼看也上不起学了。
向银梅告诉老人,她是周文海的一位朋友。她从身上掏出100元塞给老人,老人感激涕零:“没想到死刑犯的家属,还能受到你这好心姑娘的恩惠……”
向银梅又劝老人:周家和李家本是郎舅关系,为什么反目成仇,周文海一手制造的悲剧,延续到了无辜的老人和孩子们身上,实在不应该。老人听了连连点头。向银梅做好老人和两个孩子的工作后,带着他们祖孙仨,步行好几里山路,前往钟塘村六组看望并慰问重伤的熊亚芳。
见到躺在床上的熊亚芳,向银梅真诚地说:“周文海在狱中让我代他向你们一家人赔礼道歉!你们是亲戚,不要冤冤相报!”祖孙三人则跪在李家的堂屋中,哭着请求原谅。看着老人和两个无辜的外甥,想着自己失去的两个儿子,躺在床上的熊亚芳不禁失声痛哭。熊亚芳的丈夫、周文海的妻兄李胜天则抹着眼泪扶起老人和两个外甥,对向银梅说:“周文海死有余辜!但我们不会怪罪老人和孩子……”
向银梅在返回的路上,专程赶到建始县看守所,向所领导转告了周文海的母亲和两个孩子提出探监的请求,并将自己耳闻目睹周文海被捕后家中的境况,向苏指导员作了汇报,希望看守所能够给周家提供一些帮助。为了有利于犯人的改造和悔悟,建始县看守所迅速启动“亲情连线”的帮教措施,成立了互助资金,不仅决定关心周文海的两个儿子一直到18岁,还派副所长李鹏飞带队,与向银梅一起前往周文海老家实行帮扶。
民警们带着礼品和慰问金,看望了周文海的母亲和两个儿子,还有受害者李胜天和熊亚芳。之后,他们又找到长梁乡领导和乡福利院,妥善安排好了两个儿子上寄宿学校,和老人养老的问题。向银梅得知这一切之后,十分欣慰,她拿出自己治病的1000元钱,捐给兄弟俩作为生活费。
2007年8月16日,在建始县看守所的安排下,向银梅与周文海第二次见面了,同时见面的还有周文海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儿子。当周文海拖着沉重的脚镣走进提审室,一眼见到朝思暮想的亲人时,顿时捶胸顿足,悔恨的泪水夺眶而出,两个孩子喊着“爸爸”,一家四口紧紧拥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