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浙江小伙子在广州结婚后,岳母借给他50万元买房。由于小两口经济能力有限,拖了几年也没还。后来,随着岳父病逝,生活逐渐窘迫的岳母开始催要那笔“养老钱”,夫妻俩也因此发生矛盾。2012年5月,他提出离婚,卖房后财产分割无法达成协议,他索性拿着巨款“跑路”了,而丈母娘不惜奔波千里“追捕”他还债!一家人为何会闹到这种地步?这场家庭纠纷结局如何?
危机来临!
慷慨丈母娘患上“养老焦虑症”
1982年,张坤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城。2005年,他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天河区一家外资公司上班。不久,他和广州女孩黎绢谈起了恋爱。
黎绢的母亲黄群知道后,有些担心地对女儿说:“张坤不是本地人,又没买房,你们以后怎么办呀?”可黎绢不在意,说:“买不起房就裸婚呗,反正我们还年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黄群和老伴认为张坤为人真诚,对黎绢也很好,便从心底接受了他。2007年初,黎绢和张坤领了结婚证。2007年9月,黎绢怀孕了,黄群夫妇不忍女儿跟女婿租房住,决定将35万积蓄和15万公积金全部拿出来,帮女儿女婿付首期买一套房子。黎绢和张坤高兴极了,不久,他们便在海珠区南洲路买下一套80平方米、总价100万元的房子。考虑到毕竟是一家人,黄群并没有让女婿写借条,只说等他们将来手头宽裕了再还。岳父母如此仗义大方,令张坤十分感动。
当时,张坤和黎绢的月收入加起来8000多元,除去房贷4000元,生活费2000多元,再加上应酬等花费,他们成了“月光族”。张坤的父母过去是县城的工人,上世纪90年代就下岗了,为了供他上大学,父母一直在县城做临时工。结婚后,他很想报答父母,但实在没条件,只能逢年过节时寄个三五百元。为此,他很愧疚。
为了撑起这个家,张坤唯有努力奋斗。2008年,他终于升了职,月薪涨到了七八千元。可此时,黎绢生了个“奥运宝宝”,家里的负担更重了。这年底,他把父母接到广州住了一段时间,希望父母能留下来帮忙带孩子,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母亲不肯,说:“妈知道你难,所以不能留下来给你们添负担,我和你爸回去打工,还能挣点养老钱。你有心就够了,寄不寄钱回来妈都不怪你。黎家对你这么好,你要珍惜,要感恩,把小家庭照顾好……”
母亲的一番话,让张坤泪眼模糊,他真恨自己无能!不久,两位老人便执意回了县城老家,并更加卖命地打工——儿子的状况,让他们感觉到,不能“靠儿防老”了,他们只能靠自己。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7月,黎绢父亲被查出患了胰腺癌,手术以及后续疗养费等,需要十几万元。黄群心急如焚,在医院里哭着跟女儿女婿说:“我和你爸的积蓄都借给你们买房了,现在哪有钱啊?”无奈,黄群只好用自己住的老房子做抵押贷了十几万元,然后用老两口的养老金来还贷。
这样一来,黄群夫妇的生活质量就大大降低了。黎父出院后,医疗费只报销了一部分,银行还欠着几万元贷款。日子越来越窘迫,过去慷慨的黄群似乎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还对女儿女婿说:“那50万元,你们得想办法还给我呀,不然我以后靠什么养老呢?”
可黄群知道,女儿女婿目前根本没能力还钱。于是,不久,她和老伴搬来跟女儿女婿一起住,然后将老房子出租,以减轻经济压力。这期间,黎父的病反反复复,不仅十分折腾人,还处处要花钱,而黄群在此压力下,性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那50万元,还经常问女婿是否升职加薪了……
一天,黄群让张坤下班时顺路带点菜回来。可看了女婿买的菜,黄群便忍不住埋怨道:“一点儿都不新鲜,还这么贵,你也不知道讲价,大手大脚……”
还有一次,张坤被岳母唠叨得受不了,便躲到阳台上抽了一根烟,黄群发现后很不满,跟黎绢说:“不是早就让他把烟戒掉吗?家里有老有小,弄得乌烟瘴气,生病了又得花钱!再说一包烟十几块,他一个月至少浪费两三百吧?”黎绢便劝丈夫戒烟,张坤心烦地说:“你妈怎么啥事都管呢?”黎绢说:“妈说的有道理,咱家现在经济拮据,你把烟戒了,既利于健康又能省钱……”
张坤满心郁闷,终日紧锁眉头。一次,他向一个大学同学诉苦,同学却说:“你岳父母好歹还借了你那么多钱,可我的岳父母有钱也不肯借我一分,生怕我拿了他们养老的钱不还,结果逼得我四处借钱买房。你可比我幸福多了!”张坤摇头叹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年头,人人都焦虑,人人都担心将来没钱养老……”
养老,养老!
债台高筑的上门女婿更焦虑
丈母娘的变化,让张坤压力大增:一方面,他欠岳父母和银行100多万元债务;另一方面,已成家立业的他到了该向父母尽孝的时候,可他却无能为力。高压之下,他渐渐丧失了激情,工作也不顺利。2009年底,他被公司裁员了。见女婿失业在家,黄群更是唠叨不停:“这可怎么办呀!老的老,小的小……”
没多久,张坤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但月薪比以前少了1000元,黄群又叹息道:“看来我那50万是没指望咯!”张坤曾郑重地和黎绢沟通过,希望岳母不要整天唠叨这件事情。黎绢却说:“自从我爸得了癌症,妈就明显变得患得患失了。她担心自己老无所依,你是她的女婿,应该多关心她才对。”张坤无语,道理虽如此,可谁又来安抚他的心呢?
2010年6月,张坤的母亲不慎摔伤了腿。他回去看望母亲时,亲友对他说:“你妈已经53岁了,身体又不好,你怎么不帮她缴清养老保险,让她在家领退休金生活呢?”原来,他父母下岗前曾交过几年养老保险,但后来因家里拮据一直没交。在老家亲友眼里,张坤在广州买了房,应该收入不错,没必要再让父母打工。可是,补齐母亲的养老保险,得四五万元,张坤哪里拿得出?回广州后,他决定想办法筹钱,便每月私下里存几百元,想等合适的时候,再跟亲友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