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 | 高考满分作文 | 中小学诗歌 | 写作方法 | 课外读物 | 整站作文 | 用户面板 | 申请驻站 | 写作投稿 | 写作专区 | 客服在线 |
福清云中洋纪游 ( 本章字数:2957) |
||
福清市音西街道的云中洋村,位于福清北端的崇山峻岭中,是福清、闽侯、长乐三县市的交汇地。听说云中洋是革命老区村,村中的庐岩寺古刹和戴氏宗祠不但历史悠久,还为福清解放乃至中国革命作出杰出贡献。初夏时节,我前往寻古探幽。 ●郭成辉 红色的记忆 云中洋庐岩寺坐落的位置相当奇特。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站在镜洋镇区的福厦公路福清段向东方眺望,崇山峻岭中的云中洋处于万丈光芒中,那山坳里就坐落着庐岩寺。 随行的戴教让老先生介绍说,由于年代久远,庐岩寺屡废屡修,距最后一次修建时间1933年也有78年。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年前,村民自发筹集了近200万元资金予以修建。如今庐岩寺修葺一新,香火日盛,前来观瞻和游览的市民与日俱增。 据《八闽通志》记载,庐岩寺建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我在新修的寺院里找到多处重修寺院石碑,有两面是民国年间的,有一面是宣统辛亥年间的,最早的一面则是清道光十七年的。这些碑文不但留下了庐岩寺的兴衰痕迹,也记载着庐岩寺兴废、神明换袍、兴建戏台的准确时间。 庐岩寺为福清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据《福清革命史》记载,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被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被捕叛变后,福州乃至整个闽中地方党组织都处于极大危险之中。时任福州互济会主任的刘突军尚不知情,仍前往接头地点,不幸被宪兵捕获。刘突军英勇机智,在被羁押的路上逃跑了出来,到闽侯冯宅小学与市委委员黄孝敏相遇。两人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通知未暴露的同志和组织,尽可能减少损失。随后,两人到福清开展工作。8月,黄孝敏出任福清县委书记,他到云中洋岭口、墓亭(庐岩寺)等地察看。他见云中洋坐落于崇山峻岭中,又是三县市交汇的地方,极为隐蔽,各村之间又可遥相呼应。 在这绵延叠翠的群山里,只有一条吊岭山路可以进出,山势极为险要,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此,经中心县委决定,把革命骨干拉到西区(云中洋)来组建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11月底,“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在西区成立,刘突军任大队长,黄孝敏任政委,游击队就驻扎在庐岩寺和戴氏宗祠中。1949年7月,云中洋游击队以100多名队员,打退敌正规军一个团的进攻,得到闽中支队司令部的嘉奖。 八年抗战和三年游击战争,云中洋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愈来愈高,成了革命的坚强堡垒。1943年10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和武装人员分两批南下,都从云中洋经过,在庐岩寺和戴氏宗祠中转。中共福建省委委员、闽中游击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国璋、副司令员陈亨源、副政委林汝楠等领导都长期驻在云中洋,领导和指挥闽中各地的革命斗争。 抚今追昔,庐岩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默默地为福清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发出光和热。 古朴的村落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前往云中洋游览,也有两条线路可以抵达。从镜洋镇的波兰村到云中洋的岭口村,有宽敞的水泥路可以直通,全长仅5公里;从城区方向的溪前前往云中洋,亦有水泥路直达,全长17公里。据了解,作为革命老区 村 ,1979年 和2002年在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下,两条进村水泥路分别铺设贯通,村民们进城只需半个多小时。 在古村落徜徉,我看到村容村貌整洁,乡村呈现一派祥和景象。连接乡村民居的纽带,除了平坦的水泥路,还有一截截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石磴道,有通往戴氏宗祠的,有通往革命老华侨戴祥滋故居的,还有通往山里山外的。俯视着被脚底板磨得油光发亮的石磴道,我浮想联翩:这一截截石磴道,留下了几多老交通员、老游击队员的光辉足迹啊!石磴道是留给今人缅怀先烈的最好“礼物”。 在一排古民居前,我发现村民在修葺破旧的老屋。他说,山村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交通方便,长久在山村生活长寿啊!难怪我看到一座老宅前的一口百年古井泉水清澈,石臼石壁光滑,那都是留守的村民天天使用的结果。 距村落数十米之遥的地方,波光粼粼,那就是千亩人工湖墓亭水库。水库边拥有苍松翠柏,引来百鸟争鸣。戴先生说,到了炎炎夏日,村民盘坐在树荫底下休闲、垂钓,清风徐来,花香阵阵,真有如入仙境之快感。 迷人的传说 在岭口村的古民居前向西北眺望,可以看见金碧辉煌的庐岩寺坐落在岭口石山的半山坡。那陡峭石山犹如一只雄狮,盘踞在群山峻岭之中,威严地俯瞰着大地。戴先生说,这座石山很有灵气。 不是说“天下名山寺占多”吗,庐岩寺的兴盛就是最好的印证。他说,寺后的石山上有个岩洞,当地村民称为读书岩,传说叶向高早年曾在洞中攻读诗书。关于岩洞,村民中还流传着“豇豆仙”的爱情故事。山顶上有片数十平方米平坦的石埕,埕边有“仙鼓”石,用手轻轻一敲,就会发出“咚咚”的响声。戴先生说,他小时候常常登山顶玩耍,记得石埕周边还有“仙脚迹”“洗面桶”“洗脚盆”等象形岩石,听得我心里痒痒的,直怂恿老人家赶快带路前往。可是,戴先生的回话却给我泼了盆冷水。他说往年一条山路可以直通山顶,现如今柴草不值钱了,没有人“讨柴”,因此,通往石山顶的羊肠小道被浓郁的次森林覆盖,改天让村民按照原路“砍伐”,等修出山路了,再攀登不迟。 77岁的村民李发俤看到我“攀登欲”很高,提出要带我们去看解放前的“祈雨岩”。据李发俤老人介绍,他曾见过两次县长祈雨活动。李发俤的家就在墓亭村庐岩寺旁,小时候遇到干旱年景,县长就会带着幕僚和道士上山祈雨。祈雨的山坡被人们称为盘古岩。只见道士将耕作用的犁头用炭火烧得通红,在点燃符念念有词后,将犁头往盘古岩下的深潭扔去,顿时潭水翻滚。 不多时,晴朗的天空居然就会乌云压顶,干涸的庄稼地里就会久旱逢甘霖。我见李发俤说得绘声绘色,就催促他快快带路。老汉不减当年勇,我喘着粗气尾追着李发俤,在一片齐腰深的灌木林里停下脚步,再往前就是悬崖啦!李发俤老人站在悬崖边比划着当年祈雨的盛况。我望着李发俤老人描绘时那种虔诚的神情,不但相信了祈雨行为的真实性,而且对祈雨后及时得雨的偶然性也深信不疑。 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福清专家组的成员,《云中洋祈雨习俗》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为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增添异彩。 全国中小学生作文(http://www.cnx3.net)免费发布作文,中考高考满分作文,小学优秀作文,初中优秀作文,高中优秀作文大全 |
上一页 返回书目 下一页 | |
全国中小学作文的作文为网上收集,版权属于原作者!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本站仅供学习交流参考之用,不得私下传播。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书籍。
本站所收录作品、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
CopyRight ©2004-2012 版权所有 全国中小学作文 www.cnx3.net |